“三弟这商栈,倒比朝堂更能融胡汉。” 李豫笑着拍李倓的肩膀,目光扫过东市的丝绸摊,“父皇近日总念叨,说江淮漕运的效率和规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没想到你在这里变出这么多好东西。”
李倓引着他往内层走去,穿过挂有‘互市司’牌匾的账房,指着墙上舆图道:“二哥你看,商栈刚接了三笔大单:回纥用五百匹战马换三千匹绢帛,大食商队用五十斤乳香换乌池青盐,粟特人则帮我们转运江淮茶叶去西域。这些物资既能充军需,又可换粮草,较之单纯倚仗府库更为稳妥。”
李豫的手指落在舆图上的洛阳:“安庆绪弑父后,史思明在范阳拥兵自重,叛军内部乱成一团。郭子仪已在太原整兵,就等回纥兵到了。只是父皇对你仍存顾虑,昨日还问朕,你建商栈是否意在揽财权。”
“我只求平叛。” 李倓语气平淡,转身掀开秘道入口的石板,“这里直通粮仓,能藏三万石粮,回纥兵到后可直接取粮。康拂毗延还从胡商那里得知,黑衣大食商队带了西域地图,明日就能到夏州。”
两人正说着,苏瑾匆匆进来禀报:“殿下,王六核对账册时出了错,把回纥的战马数量多记了五十匹,属下已经更正了。”
李倓心中微动。王六这几日负责登记军需物资,按理不该出此差错。他不动声色地应道:“让他仔细些,粮草数目若错了,可是掉脑袋的罪。” 待苏瑾走后,他对李豫道,“二哥,商栈里怕是有安禄山的探子,得想个办法引他暴露。”
当晚,商栈的灯笼次第亮起。王六借口核对账目,溜到后院的柴房,从灶膛里取出一个蜡丸 —— 这是唐宋时期常用的情报传递方式,将密信裹在蜡中制成丸状,不易被察觉。他刚把今日的粮草数量写在纸条上,就听见门外有脚步声,急忙将蜡丸塞进墙缝,转身装作劈柴。
进来的是康拂毗延,手里拿着一壶葡萄酒:“王吏员还在忙?今日开市累了,喝杯酒歇歇。” 他说着将酒壶递过去,目光却不经意地扫过灶膛里的灰烬 —— 那里隐约可见新鲜的蜡油痕迹。
王六接过酒壶,手微微颤抖:“康总管客气了,属下还有账没算完。”
康拂毗延笑了笑,转身离去时,故意将一块刻有回纥狼图腾的铜牌滑落在地。王六见四周没人,捡起铜牌看了看,又塞回怀里 —— 他认出这是回纥使者的信物,正想把这个消息也写进密信。
与此同时,李倓正在内层的情报站与周俊商议:“明日黑衣大食商队到了,你带人乔装成粟特商人,混在西市打探他们的来意。康拂毗延会故意放出假消息,说回纥兵明日就出发,看王六会不会传信。”
周俊点头应道:“属下已安排妥当,柴房外埋伏了弓箭手,只要他取蜡丸,即刻拿下。”
次日清晨,黑衣大食商队果然抵达夏州。商队首领是个名叫伊本的阿拉伯人,身着一袭飘逸的白色长袍,手中紧握着刻有哈里发印章的文书,见到李倓便恭敬地躬身行礼:“听闻大唐在夏州设了商栈,特来建立贸易联系,我们带来了最好的琉璃、香料,还有最新的西域地图。”
李倓缓缓接过地图,目光扫过,只见上面用阿拉伯文细致地标注着黑衣大食的疆域,那疆域线一直延伸到遥远的河中地区,他不禁心中暗惊:“贵使一路辛苦,先去西市歇息,明日再谈贸易细节。”
伊本刚走,苏瑾就来禀报:“王六刚才借口去东市买茶,绕到了城外的破庙里,跟一个黑衣人见了面。”
李倓立刻带人赶往破庙,远远就看见王六正把蜡丸交给黑衣人。周俊一声令下,弓箭手立刻围了上去。黑衣人见势不妙,拔刀反抗,却被周俊一刀砍倒。王六吓得浑身瘫软,一屁股坐在地上,怀里那块回纥铜牌‘啪嗒’一声掉了出来。
“你是安禄山的人?” 李倓踩着他的后背问道。
王六哆哆嗦嗦地说:“是…… 是严庄大人派我来的,让我打探夏州的粮草和回纥兵的动向……”
康拂毗延捡起蜡丸,剥开蜡层,里面的密信果然写着粮草数量和 “回纥近日出兵” 的字样。“殿下,这只是个小喽啰,背后肯定还有其他探子。” 他说道。
李倓点了点头,对周俊道:“把他关起来,对外就说他账目造假被抓了。商栈的吏员要重新核查,尤其是从河北、洛阳来的。”
处理完王六的事,李倓回到商栈,只见东西两市依旧熙熙攘攘。汉商的茶叶已售出大半,胡商的良马悉数牵入唐军马厩,盐引在账房中堆成小山。康拂毗延正陪伊本细看丝绸样品,二人相谈甚欢。
“殿下,黑衣大食愿意用良马换我们的丝绸和茶叶,还说可以帮我们打探史思明的消息。” 康拂毗延禀报道。
李倓心中大喜:“这是好事!跟他们约定,每月初一在商栈交易,我们提供丝绸、茶叶、盐引,他们提供良马、香料、情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唐中兴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