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的话语,如同重锤,一字一句敲在张宁的心上。没有虚伪的安慰,没有居高临下的同情,有的只是对世道不公的犀利批判和对黄巾民众最本质的理解与悲悯。这些话,从未有人对她说过。无论是在黄巾军中,还是在这洛阳城里,她的身份始终是一根刺。此刻,却被朱明如此坦然、如此正义凛然地肯定了。
巨大的委屈和突如其来的理解交织在一起,瞬间冲垮了张宁最后的心防。她再也忍不住,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般滚落。朱明轻轻叹了口气,走上前,像兄长一样,拍了拍她的肩膀。
这一下轻柔的安抚,却让张宁仿佛找到了最坚实的依靠。她再也克制不住,身体微微前倾,额头轻轻抵在朱明的胸膛上,低声啜泣起来。不再是之前压抑的哽咽,而是彻底放开的声音宣泄。
朱明身体微微一僵,随即放松下来,任由她靠着,轻轻拍了拍她的背,无声地给予安慰。他能感受到怀中少女身体的轻颤和那被压抑太久的悲伤与委屈。
良久,张宁的哭声渐渐平息,只剩下偶尔的抽噎。她有些不好意思地退开一步,脸颊微红,低着头小声道:“对不起,朱大哥…我失态了…”
“无妨。”朱明温和地笑了笑,“哭出来就好,心事憋久了,会生病的。”
三、蔡府访贤避悲运
见张宁情绪稳定下来,朱明想起一事,道:“对了,既然这几日得闲,丫丫、小雨(赵雨)和你,一直蒙蔡邕先生教导学问,我身为兄长,也该去正式拜谢一下先生。你们准备一下,明日我便带你们去蔡府拜访。”
提到蔡邕,张宁的注意力被转移了些。蔡邕是当世大儒,学问渊博,为人正直,对她们这几个“特殊”的学生从未有过轻视,反而悉心教导,她和丫丫、赵雨都对其十分敬重。
“蔡先生是好人。”张宁轻声道,“只是…听闻先生之女琰姐姐,才貌双绝,却…却命运不幸,许了那河东卫家之子,听闻那人身体羸弱,并非良配…” 她久在江湖,又得太平道信息网之便,对一些消息有所耳闻。
蔡文姬!
朱明心中一动。那个历史上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被命运反复捉弄的奇女子!先是嫁予卫仲道,新婚不久便守寡,无子归家。后又逢战乱,被匈奴掳去,屈身胡虏十二年,生下二子,后被曹操重金赎回,却又要承受与骨肉分离之痛,最终郁郁而终…其一生,堪称红颜薄命的典范。
既然他朱明来到了这个时代,知晓其悲惨命运,又岂能坐视不理?蔡邕是文学大家,声望极高,与之交好,于公于私都大有裨益。而若能凭借先知,为蔡琰避开那段悲惨的姻缘和命运,既是积德,也是结下一份深厚的善缘。
“哦?竟有此事?”朱明故作不知,眉头微蹙,“卫家虽是大族,然若子弟不堪,岂非误了蔡小姐终身?明日拜访,我当见机行事,或可向蔡先生进言一二。如此才女,若所托非人,实乃天下文坛之损失。”
张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看向朱明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感激和依赖。她感觉,只要有朱大哥在,似乎再难的困境,都有了一丝希望。
次日,朱明备下厚礼,带着精心打扮过的丫丫、张宁、赵雨,乘车前往蔡邕府邸。马车碾过青石板路,朱明望着窗外繁华的洛阳,心中思忖:这洛阳城的风云,权谋、厮杀、生意固然重要,但这些身边人的命运与情感,同样需要他用心去守护。蔡琰的悲剧,或许,可以从今日开始,悄然转向。
喜欢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请大家收藏:(m.zjsw.org)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