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凝重:“须知这些江湖游侠,自汉室立国以来,历朝历代皆是大肆抓捕屠戮的对象。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大侠郭解被族诛之后,世间便罕有敢称‘侠’者。各朝之所以严打游侠,皆因这些人武艺高强,多不服王化管束。其中虽有行侠仗义、侠肝义胆之辈,但亦不乏仗着身手,奸淫掳掠、杀人越货、甚至刺杀官吏的凶徒。更有人胆大包天,曾试图潜入宫禁!实乃历朝心腹之患,难以约束。也就是自桓、灵以来,天下动荡,朝纲不振,这些侠儿才又纷纷冒头。”
说着,周瑜不禁看了身旁的鲁肃一眼,略带调侃地补充道:“便如子敬,早年也曾随侠士习武,虽不以此见长,但等闲三五个壮汉,却也近不得身。”
鲁肃闻言,坦然对朱明拱手道:“公瑾所言不虚。肃年少时确曾拜师学艺,习得一些粗浅功夫,初衷不过是强身健体,以求乱世中稍能自保罢了,让主公见笑了。”
朱明对鲁肃会武并不在意,他的思绪完全被周瑜提出的问题所占据。这一万多侠儿前来助战,于情于理,他都不能亏待,更不忍心像历代朝廷那般严厉打压甚至屠戮。但正如周瑜所言,人心难测,侠士之中良莠不齐,若不加引导约束,日后必生祸端。
“侠以武犯禁……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而非一味禁绝。”朱明沉吟道,脑海中浮现出后世武侠小说的种种设定。一个想法逐渐清晰起来。
“公瑾,子敬,我有一策。”朱明眼中闪烁着光芒,“既然侠儿慕义而来,我等何不因势利导?待此间战事稍定,我们便举办一场‘武林大会’,汇聚天下豪杰,公开比武,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武艺高强的‘武林盟主’!”
周瑜和鲁肃闻言,皆是一怔,细细品味着“武林大会”和“武林盟主”这两个新鲜词。
朱明继续阐述:“这位盟主,必须是我们信得过的人。届时,可让子龙、翼德、进勇(李进)他们下场,务必拿下盟主之位!由盟主订立江湖规矩,设立赏善罚恶之法。凡行侠仗义、扶危济困者,受武林同道敬仰,甚至可得官府嘉奖;而那些为非作歹、祸乱乡里之徒,则由盟主发布‘追杀令’,号召天下侠士共诛之!让江湖事,在一定的规矩内,由江湖人自行了断一部分。”
周瑜眼中精光一闪,抚掌赞道:“妙啊!主公此计,可谓化害为利!将这些分散的力量纳入一个可控的框架之内,赋予其荣誉与责任,并以规矩约束之。如此一来,侠儿们有了凝聚的核心和行事的准则,便不至于无法无天。即便真有冥顽不灵者,剿灭起来也目标明确,远比他们散落江湖时要容易得多!”
鲁肃也点头称善:“肃亦觉得此策可行。给予侠士一定的地位和认可,同时以‘义’与‘规’引导,或能收奇效。”
见两位军师都认可,朱明心中大定,思路也越发开阔。他进而想到,既然要整合这些超脱于世俗的力量,何不将宗教也纳入规划?他的目光落在了前方正与张燕等人谈笑风生的张梁身上。
“还有一事,”朱明对周瑜、鲁肃低声道,“人公将军张梁,身负太平道统。如今龙虎山尚无显教,我意,可请人公将军于龙虎山开宗立派,创建‘道教’,广收门徒,弘扬道法。张角大哥能以雷法闻名,想必人公将军亦有所传承。即便有所不足,我可将《太平要术》交予他参详。”
他越说越觉得此事大有可为:“待日后我们成就大业,便可敕封人公将军为国师,定龙虎山为道教圣山!如此,宗教之力亦可为我所用,教化民心,安定一方。”
周瑜和鲁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与钦佩。主公此念,已远超寻常诸侯争霸的范畴,竟是在构思一种全新的、融合了世俗武力、江湖秩序与宗教教化的统治格局!此策若成,根基之稳固,将难以想象。
“主公英明,深谋远虑,瑜(肃)拜服!”两人由衷赞道。
大计初定,众人心中都仿佛落下了一块大石。抵达军营后,自然是一番热闹的迎接与安置。朱明特意将张梁请至一旁,将自己的想法——关于建立道教、出任祖师的构想,细细说与他听。
张梁初闻时目瞪口呆,他一生颠沛,率领黄巾挣扎求存,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成为一教祖师,受万民香火?但听着朱明描绘的宏伟蓝图,想到可以光明正大地传播教义,不再被视为叛逆,更有可能光大哥未竟之事业,他的呼吸也不由得粗重起来,眼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大贤良师……不,主公!”张梁激动地抓住朱明的胳膊,“若真能如此,我张梁,我太平道上下,必誓死效忠,永不相负!龙虎山……好!我就去那龙虎山,为我黄巾,也为天下信众,开辟一方净土!”
看着张梁激动的神情,朱明知道,整合内部力量、构建长远秩序的重要一步,已经迈出。眼下,首要之务仍是击溃山越。但经此一番筹划,他对于未来的道路,愈发清晰,也愈发充满了信心。
见张梁对前往龙虎山创立道教一事非但不排斥,反而隐隐透出兴奋与期待,朱明心中大定,知道这步关乎未来教化与秩序的重要棋子已然落定。他思绪飘远,想到益州汉中的张鲁与其五斗米教,张道陵创教于蜀地,其孙张鲁凭之割据汉中,其中或许还有刘焉与张鲁之母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传闻……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下且让张梁这“人公将军”先在龙虎山竖起道教大旗,未来或可与五斗米教有所交融,亦未可知。
喜欢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请大家收藏:(m.zjsw.org)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