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着这一紧密联系,他们能够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敏锐程度去感知到自然界中的每一丝细微变化,甚至还可以跟大自然之间形成某种难以言喻的精妙互动。
在这些炼虚合道者所处的周遭环境里,大自然仿佛突然间被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以及灵动的灵性。
原本就娇艳欲滴的花朵此刻绽放得愈加绚烂夺目,郁郁葱葱的草木更是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茂景象;而那巍峨耸立的山峦以及潺潺流淌的溪流,则愈发显得钟灵毓秀,宛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不仅如此,有时候,这些拥有超凡能力的炼虚合道者们还能够巧妙地借助大自然的磅礴力量来为自己服务。
无论是召唤狂风骤雨的降临,还是对局部地区的气候进行精准调控等等这般神奇之事,于他们而言皆非难事。
并且,他们在施展这些神通的时候,始终是以一种和谐共生的模式来进行操作,完美地彰显出了他们对于大自然的那种深刻领悟以及强大的掌控能力。
更重要的是精神影响力超乎想象地强大:那些修炼者们所拥有的精神力量不仅雄浑磅礴,而且还具备一种神奇的感染力。仿佛他们就是那黑夜中的璀璨星辰,即使身处茫茫人海之中,也能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他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都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柔和;又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仅仅是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足以对周围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这种影响并非强制或压迫性的,而是如春雨般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让人们的心灵逐渐得到净化和启迪。
这些修炼者们的精神境界宛如一盏盏高悬于天际的明灯,散发着明亮而坚定的光芒。这光芒穿越黑暗与迷雾,吸引着无数人追逐的目光。
它引导着其他人勇敢地踏上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成长的道路,激励着大家不断超越自我,突破内心的枷锁和束缚。
在他们的引领下,众人开始摒弃世俗的纷扰和浮躁,学会用平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感恩生命中的点滴美好,以一颗充满爱与善意的心去对待他人。
如此一来,整个社会都将朝着更加和谐、智慧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愈发紧密和融洽。
当张道陵的目光触及书页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时,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似乎瞬间扑面而来。
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道韵,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般璀璨夺目:
“夫道者,天地之始也,万物之本也。无极而无穷,无始而无终。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渊深而不可测,广博而不可量。无有而有,无为而有为。天地万物,莫不由此而生。
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张道陵完全沉浸在了这奇妙的经文世界之中,他的思绪随着经文的指引不断飘荡、延伸。
时而眉头紧皱,陷入沉思;时而面露微笑,似有所悟。时光悄然流逝,他竟浑然不觉,外界的一切声响与动静都无法干扰到他分毫。
不知不觉间,夜幕已悄悄降临。屋内的光线逐渐变得昏暗,但张道陵依旧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经书,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直至双眼开始微微发酸,身体也传来一丝难以抗拒的疲惫感,他才如梦初醒般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
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张道陵并未停止对《太清宝经》的探索。第二天清晨,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张道陵便已经睁开了眼睛。他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然后起身走出茅屋。
来到茅屋不远处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张道陵弯下腰,用双手舀起一捧清凉的溪水泼在脸上,顿时感觉神清气爽。
接着,他拿起放在一旁的水桶,熟练地打满了一桶水,提回茅屋。简单地洗漱过后,张道陵再次坐到蒲团上,翻开那本《太清宝经》,继续埋头研读起来。
渐渐地,随着对《太清宝经》内容的层层深入理解和参悟,张道陵犹如醍醐灌顶般,察觉到自己往昔的修炼犹如一盘散沙,杂乱无章。虽说也略有成效,但也仅仅是在筑基阶段徘徊不前。
他下定决心,要心无旁骛地修炼《太清宝经》,将其奉为修炼的基石,待到时机成熟之际,再巧妙地融会贯通以前所学的经典。
于是,他每日清晨便会在茅屋前的石台上认真修炼修炼,按照《太清宝经》内容的指引,盘腿而坐,闭目凝神,将自身的气息调整到最为平和的状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师张道陵传奇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天师张道陵传奇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