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万籁俱寂,小县城还沉在浓稠的夜色里。王刚却毫无预兆地睁开了眼睛,意识清醒得像被冰水浸过。脑子里如同开了锅,翻滚的全是钓鱼的事——浮漂该调几目?玉米是该打近还是打远?万一草鱼不开口怎么办?各种细节、预案、调整方案,走马灯似的转个不停。
他无奈地笑了笑,这就是钓鱼人的通病,但凡第二天有重要的钓行,头天晚上必定睡不踏实,更何况今天还肩负着直播挑战的任务。重生带来的几十年经验,在这种时候非但没能让他平静,反而提供了更多需要思考和验证的可能性。
索性不再勉强自己,他轻手轻脚地起床,看了眼身边睡得正香的徐小颖和旁边小床上蜷缩成一小团的儿子,心里一片柔软。替她们掖了掖被角,他换上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旧钓服,悄声走出了家门。
院子里,那辆饱经风霜但性能依旧可靠的长安钓鱼专用皮卡静静停着。凌晨的空气带着沁人的凉意,吸入肺中,让他精神更是一振。打开车灯,昏黄的光柱划破黑暗,他开始一项项检查。
钓箱、鱼护、抄网、支架、饵料盆……所有装备都被他重新归置了一遍,确保随手就能拿到。那袋八十斤的金黄玉米,沉甸甸地占据了大半个车斗,像是出征将士的粮草。他又打开驾驶室,检查了充电宝、头灯、备用电池、急救包,以及装满热水的大保温壶和足够三人吃一整天的食物。一切井然有序,这是他多年钓鱼养成的习惯,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在野外。
刚检查完毕,手机就震动起来,是李鹏和王晶。
“刚哥,我们到路口了。”
“好,我这就出来。”
两辆车,一旧一新,在朦胧的晨曦中汇合,驶出了还在沉睡的小城。车子开上国道,东方天际开始泛起鱼肚白,继而染上淡淡的橙红与瑰紫。路旁的田野、树木在渐亮的天光中显露出清晰的轮廓,远山如黛,轮廓柔和。薄纱般的晨雾在低洼处流淌,空气清新得带着甜味。
“这景儿,不钓鱼光看看也值了。”李鹏开着车,忍不住感叹了一句,顺手用手机拍了一段延时摄影的素材。
王刚看着窗外,心中也有些触动。重生以来,他一直忙于改变家庭的命运,奔波于店铺、工作室、钓点之间,很少有这样静心欣赏风景的时刻。这晨曦之美,如同一种温柔的慰藉。
按照老板发的位置,他们很快找到了位于城郊山坳里的碧波水库。水库比想象中还要大一些,水面开阔,四周群山环抱,环境清幽。水库大坝上,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正翘首以盼,看到他们的车,立刻用力挥手。
“是刚哥吧?哎呀,可把你们盼来了!我是这水库的老板,姓赵,赵德柱。”老板热情地迎上来,双手握住王刚的手,用力晃了晃,脸上是庄稼人式的淳朴笑容,眼神里带着期盼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赵老板,你好,麻烦你这么早等着。”王刚笑着回应。
“不麻烦不麻烦!你们能来,是我这水库的荣幸!”赵老板连忙摆手,“走,我先带你们转一圈,看看环境。”
几人沿着水库边缘的土路慢慢走着。清晨的水库格外宁静,水面如镜,倒映着天空和山色,只有早起的鸟儿偶尔掠过,激起一圈涟漪。
“刚哥,你看,”赵老板指着水面介绍,“我这水库是依着山势建的,那边最深,靠近大坝,有七八米深。这边,还有那边,是浅滩,水草比较多。我放鱼的时候,草鱼、青鱼、鲤鱼、鲫鱼、鳊鱼都放了,想着搞大混养,让大家啥都能钓到,有点惊喜。”
王刚没有说话,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水面,观察着风向、水流(虽然水库水体相对静止,但仍有微弱流向)、岸边地形以及水色。
“水色有点浑,但不是泥浆浑,是那种富营养化的绿浑,说明水里微生物和藻类丰富,这是好事。”王刚心里判断着。
“赵老板,你说很多钓友钓不到鱼,具体是什么情况?是完全没口,还是能看到鱼星(鱼吐出的气泡)不吃饵?”王刚问到了关键。
赵老板叹了口气,眉头皱了起来:“唉,怎么说呢,鱼星能看到,有时候还不少,尤其早上和傍晚,水面也能看到大鱼翻花。可邪门的是,饵料丢下去,就是没什么正经口。偶尔上一条,也是碰运气。大家都说我吹牛,水里根本没那么多鱼,我心里冤啊!”
“他们主要用什么饵料?”王晶在一旁插话问道。
“啥都用!商品饵、蚯蚓、红虫、颗粒,都用过。也有人用玉米,效果也一般。”
王刚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几分猜测。他走到一处看起来像是经常有人垂钓的老钓位,蹲下身,抓起一点岸边的泥土闻了闻,又看了看水边的痕迹。
“赵老板,”王刚站起身,目光直视着赵德柱,问出了一个看似无关却至关重要的问题,“你这水库里的鱼,**你用饲料喂过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请大家收藏:(m.zjsw.org)钓鱼让我走上人生巅峰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