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灵气采集站的建设在三天后顺利启动。应对组调拨的物资从江城出发,用密封的货车运到龙门山区,几名经验丰富的工程队员带着工具,在鹰嘴崖附近的隐蔽处搭建起一座占地约二十平米的钢结构小屋——外墙用迷彩布包裹,屋顶覆盖着太阳能板,既符合山区环境,又能为检测设备提供备用电源。李哲带着两名技术员留在采集站,负责24小时监测灵气浓度、记录发电机运行数据,每天通过加密频道向总部汇报一次情况。
张杰暂时从机甲研发的技术细节中抽离出来,开始琢磨如何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让身边人逐渐接受“灵气封印与寿命”的关联——他知道,光靠实验室里的数据和灵泉的异象,很难让普通人相信“人类寿命被锁死”的说法,必须找到更直观、更贴近生活的切入点。
马宏看出了他的心思,在一次早餐时提议:“不如去城郊的湿地公园看看?每天早上那里有很多晨练的老人,他们对‘寿命’‘健康’这些话题最敏感,或许你能从他们身上找到突破口。”
这个提议正中张杰下怀。2017年的湿地公园还保留着原生态的模样,大片的芦苇荡环绕着人工湖,湖边的木质长椅上,总能看到提着鸟笼的老人、打太极的退休教师、推着婴儿车的祖辈。张杰觉得,这里的烟火气,比实验室的冰冷仪器更能触达人心。
8月15日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张杰就跟着马宏来到了湿地公园。两人没穿战术服,只穿了普通的运动装,混在晨练的人群里,一点也不显眼。马宏熟门熟路地带着张杰走到湖边的一处凉亭——这里是老人们聚集的“据点”,几张石桌旁已经坐了七八位老人,有的在喝茶聊天,有的在棋盘上对弈,棋子落在石桌上的“啪啪”声,在清晨的寂静里格外清晰。
“张老弟,马小子,你们怎么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穿着蓝色对襟褂子的老人看到他们,笑着招手。这是马宏的邻居王大爷,退休前是中学历史老师,对新鲜事格外好奇,之前马宏偶尔会带他来这里“蹭茶”。
张杰跟着马宏走过去,在石凳上坐下。王大爷给他们倒了两杯热茶,打趣道:“马小子,你这大忙人怎么有空来陪我们这些老头喝茶?是不是又有什么‘新鲜事’要跟我们说?”
马宏笑了笑,没接话,而是给张杰递了个眼神。张杰会意,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带着淡淡的茉莉香。他看向石桌旁的老人们,开门见山地问:“各位大爷,你们觉得,现在人活多大岁数算长寿?”
这话一出,石桌旁的讨论声瞬间停了下来。一位提着鸟笼的老人放下茶杯,接过话头:“那还用说,能活过八十就算长寿了!我家那口子去年走的,刚满八十二,街坊邻居都说她‘有福’。”
“是啊,现在能活过九十的都是凤毛麟角。”另一位戴眼镜的老人叹了口气,“我那老战友,身体一直硬朗,去年冬天一场感冒,没扛过去,才八十七。想当年,咱们父辈那时候,虽然穷,但也有活过百岁的,现在生活好了,怎么寿命反而没怎么涨呢?”
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张杰的心坎里。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认真:“大爷,不是现在人‘命短’,是咱们的寿命被‘锁死’了。”
“锁死?”王大爷皱起眉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张老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寿命还能被锁死?”
周围的老人也都好奇地看向张杰,眼神里满是疑惑。马宏坐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观察着老人们的反应——他知道,张杰接下来的话,很可能会被当成“疯话”,但这是让普通人接触“灵气”概念的第一步,必须有人先“打破常规”。
张杰没有直接解释“灵气”,而是从老人们熟悉的历史入手:“各位大爷,你们都读过历史,知道古代人说的‘彭祖活八百岁’‘姜子牙活一百三十岁’吧?以前咱们都觉得是神话,是古人瞎编的,但其实,那些不是神话,是真的。”
“真的?”王大爷眼睛一亮,作为历史老师,他对这些“历史谜团”格外感兴趣,“张老弟,你可别忽悠我们。彭祖活八百岁,那也太离谱了,现在科学都说,人类的自然寿命最多一百二十岁,怎么可能活八百岁?”
“科学也有解释不了的事。”张杰语气笃定,“古代人能活那么久,是因为那时候地球有‘灵气’——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像空气一样弥漫在空间里,能滋养人的身体,延缓衰老。那时候的人,靠吸收灵气就能活得很久,甚至能‘与天地同寿’。”
“灵气?”一位老人摇了摇头,忍不住笑出声,“张老弟,你是不是看玄幻小说看多了?还灵气呢,那都是编出来的玩意儿,怎么能当真?”
其他老人也跟着笑起来,眼神里的好奇变成了调侃。“就是,张老弟,你这说法比说书先生还玄乎。”“我看你是跟马小子待久了,也变得‘神神叨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请大家收藏:(m.zjsw.org)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