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监测点,灵气浓度0.6灵能单位,比实验室高一点,但低于灵泉的1.2灵能单位。”张杰看着核心数据面板,对记录的李哲说,“磁场异常可能是沼泽地的水体导致的,不是灵气节点。”
第二个监测点位于湿地深处的一处小湖边,林岚的勘探仪显示磁场异常值比之前高了20%。张杰刚走到湖边,掌心的核心突然亮了一下,数据面板上的灵气浓度跳到了0.9灵能单位。“这里的灵气浓度更高,但还是达不到‘节点’的标准——至少要1.5灵能单位以上,才能算低浓度灵气节点。”
第三个监测点在湿地边缘的一片杨树林里,地面上长满了苔藓,踩上去软软的。张杰刚站稳,核心突然发出一阵轻微的“嗡”声,淡蓝色的光芒变得更亮,数据面板上的灵气浓度瞬间跳到了1.6灵能单位!
“达到节点标准了!”李哲激动地喊道,“这里是低浓度灵气节点!核心的检测结果和林姐的磁场数据完全吻合!”
林岚立刻用勘探仪检测周围的地质结构:“地下30米处有一层泥炭层,泥炭层里含有大量腐殖质,可能吸附了空气中的灵气,形成了局部的灵气富集区。不过这里的灵气浓度不稳定,可能和泥炭层的含水量有关——雨季含水量高,灵气浓度会上升;旱季含水量低,浓度会下降。”
张杰蹲下身,指尖轻轻触碰地面的苔藓——能感觉到一丝微弱的灵气从土壤里渗出,比实验室环境浓,但比灵泉淡很多。“这是‘次生灵气节点’,不是天然形成的,是灵气在流动过程中被泥炭层吸附形成的。虽然浓度不高,但可以作为‘灵气补给点’,以后我们外出勘察,要是核心能量不足,可以来这里补充灵气。”
从东湖湿地返回总部后,众人用同样的方法,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验证了另外5个疑似节点,最终筛选出2个低浓度灵气节点(除了东湖湿地,还有西部山区的一处松林),剩下的4个均为普通磁场异常,与灵气无关。这个结果让林岚的“异常磁场区域”数据精度大幅提升,也让团队的勘察效率提高了不少。
而机甲核心的激活状态也在稳步提升——每天从灵泉通过管道输送到实验室的灵泉水,经过星陨钢吸附装置提取灵元素后,会通过特制的“灵气导管”输送到核心旁,核心每天能吸收0.5%左右的激活度,一周后,激活度已经达到18.7%,新增了“灵气流动轨迹模拟”功能。
“这个功能太有用了!”林岚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模拟轨迹,兴奋地说,“核心能根据当前的灵气浓度,模拟出灵气在地下的流动方向,我们可以顺着轨迹找灵气脉的主干!比如东湖湿地的次生节点,模拟轨迹显示灵气是从西北方向流过来的,正好指向龙门山区的灵泉——这说明两个节点的灵气脉是相连的!”
李哲则利用核心的“灵气检测”功能,优化了灵气发电机的参数:“根据核心检测的灵气波动规律,我们把发电机的吸收频率调整到与灵气波动同步,转化效率从68%提升到了75%!输出功率也稳定在了3800瓦,比之前高了不少!”
团队的研发进度蒸蒸日上,但外界的“小麻烦”也悄然而至——自从#疯老头的修真妄想#话题降温后,有一家自媒体盯上了“龙门山区磁场异常”的新闻,派了两名记者偷偷潜入龙门山区,试图拍摄“神秘现象”。虽然采集站隐蔽在鹰嘴崖附近的密林里,记者没有找到具体位置,但他们在山里拍到了灵泉附近的淡绿色泉水,还采访了龙门村的村民,写了一篇标题为《龙门山区现“神秘绿泉”,村民称泉水能加速植物生长》的文章,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文章发布当天,就被马宏的同事发现了。马宏拿着手机,脸色凝重地走进实验室:“你们看,这家自媒体拍到了灵泉的泉水,虽然没提到‘灵气’‘采集站’,但文章里暗示‘绿泉可能含有未知物质,对人体有益’,已经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问‘绿泉在哪里’‘能不能去取水’,再这么发展下去,采集站很可能会暴露。”
林岚皱了皱眉:“要不要联系自媒体,让他们删除文章?或者让官方发布‘辟谣声明’,说绿泉的颜色是藻类导致的,避免引起更多人关注?”
“删除文章只会欲盖弥彰,辟谣声明也可能被当成‘欲盖弥彰’。”张杰摇了摇头,手指在核心数据面板上轻轻滑动,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不如我们‘顺水推舟’——让地质局发布一篇‘科普文章’,说绿泉的颜色是因为含有特殊的矿物质,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泉水含有微量重金属,不适合饮用,也不建议游客前往,避免破坏当地生态。这样既解释了绿泉的‘神秘现象’,又能劝退想去取水的人,保护采集站的安全。”
马宏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好!林岚,你和地质局的人熟,能不能联系他们发布这篇文章?就以‘地质局研究员’的名义,增加可信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请大家收藏:(m.zjsw.org)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