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时钟指向晚上十点,表盘上的荧光在昏暗里泛着冷光。李哲盯着实验台上缠绕到一半的星陨钢线圈,指尖的镊子悬在半空,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线圈本该按照设计图纸,以每厘米3匝的密度均匀缠绕在陶瓷骨架上,可此刻,靠近骨架顶端的位置,几匝线圈歪歪扭扭地挤在一起,像一团理不清的乱麻——这已经是他今晚毁掉的第三个线圈了。
“又卡住了?”张杰端着两杯热牛奶走过来,把其中一杯放在李哲手边的托盘上。杯壁的温热透过指尖传来,李哲却没心思碰,只是烦躁地把镊子扔在桌上,抓了抓头发:“明明按图纸调了参数,怎么缠到顶端就歪?星陨钢又硬又脆,稍微用力就变形,根本没法做到均匀!”
桌上散落着十几个废弃的线圈,有的断了线头,有的骨架被夹碎,最严重的一个,星陨钢导线直接崩开,在实验台上划出一道细小的划痕。李哲看着这些“失败品”,眼眶突然有点发热——为了优化灵气发电机的能量传输效率,他已经连续熬了三个通宵,从调整导线直径到改进缠绕工具,试了不下二十种方案,可最关键的线圈缠绕精度,始终达不到张杰要求的“误差不超过0.05毫米”。
“要不先休息会儿?”张杰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他旁边,拿起一个废弃的线圈,对着灯光仔细看,“星陨钢的特性和普通导线不一样,硬度过高,弹性不足,用传统的机械缠绕方法肯定不行,得换个思路。”
“换什么思路?”李哲趴在桌上,声音闷闷的,“我查了国内外所有的导线缠绕技术文献,都没有针对高硬度材料的解决方案。说不定……是我太笨了,根本跟不上你的‘未来技术’。”
这话让张杰愣了一下。他想起第一次见到李哲时,这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拿着自己画的灵气发电机草图,眼睛亮得像星星,一口咬定“这个设计能实现”;想起他为了赶制灵能储存罐的外壳,在车间里守了两天两夜,亲手打磨星陨钢零件;想起他每次成功测试设备时,都会兴奋地跳起来,像个拿到奖状的孩子。可现在,这个总是充满干劲的年轻人,却露出了从未有过的沮丧。
张杰放下手里的线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金属物件,放在李哲面前——那是一个用星陨钢碎片打磨成的小圆环,边缘有些粗糙,上面刻着几道歪歪扭扭的纹路。“这是我在2285年当学徒时,第一次尝试打磨星陨钢做的。”他指着圆环上的纹路,“当时师傅让我在圆环上刻十道均匀的凹槽,我刻到第五道就崩了刀,手上划了个大口子,流了好多血。师傅没骂我,只是让我看着他刻,我才发现,他不是用蛮力,而是顺着星陨钢的纹理发力,像揉面团一样,顺着劲儿来。”
李哲抬起头,看着那个小圆环,又看了看张杰摊开的手心——那里有一道浅浅的疤痕,和圆环上的崩口位置差不多。“后来呢?”他忍不住问。
“后来我练了一个月,每天刻十个圆环,直到能闭着眼睛刻出均匀的凹槽。”张杰笑了笑,“其实那时候我也怀疑自己,觉得自己不是学技术的料,甚至想过放弃。但师傅跟我说,‘技术不是靠蛮干,是靠观察和耐心,找到材料的脾气,比什么都重要’。”
他拿起一根星陨钢导线,放在灯光下转动:“你看,星陨钢虽然硬,但它的表面有细微的纹理,就像木材的年轮,顺着纹理方向,它的柔韧性会好一点。我们之前一直垂直于纹理缠绕,难怪容易变形,不如试试顺着纹理方向调整缠绕角度,说不定能解决问题。”
李哲眼睛一亮,立刻拿起导线,对着灯光仔细观察——果然,导线表面有一层极细的、几乎看不见的纹路,像水流一样沿着一个方向延伸。他之前光顾着看直径和硬度,根本没注意到这个细节。“那……缠绕角度要调整多少度?”他急切地问,刚才的沮丧一扫而空。
“我们可以先做个测试。”张杰拿出一张白纸,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把缠绕角度从垂直调整为15度,顺着纹理方向,每缠三匝就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记录变形情况。如果不行,再调整角度,总能找到最合适的参数。”
李哲立刻起身,从器材室里搬来显微镜,又拿出新的陶瓷骨架和星陨钢导线,按照张杰说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开始缠绕。这一次,他不再像之前那样用力夹着导线,而是轻轻捏住,顺着纹理的方向慢慢转动骨架。导线虽然还是有些僵硬,但果然没有像之前那样变形,缠绕到顶端时,虽然还有一点误差,但比之前好了太多。
“成了!”李哲看着显微镜下的线圈,兴奋地喊出声,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误差只有0.08毫米,比之前好多了!再调整一下角度,肯定能达到0.05毫米!”
张杰看着他重新焕发生机的样子,也笑了。他拿起桌上的热牛奶,递到李哲手里:“先喝口牛奶,补充点体力。技术研发本来就是个试错的过程,没有谁一开始就能成功,重要的是别放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请大家收藏:(m.zjsw.org)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