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清晨7点,江城基地的停车场上,三辆军用越野车正进行最后的检查。车身上贴着“国家考古专项”的标识,后备箱里塞满了设备——灵能感应装置被固定在特制的防震箱里,箱壁内侧贴着三星堆灵能纹路的复刻贴纸,旁边放着便携式灵能检测仪、应急电源和防化服。马宏正拿着清单逐一核对,他的目光在“安保队员名单”上停顿了片刻,指尖划过“赵磊”这个名字时,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赵磊的政审材料昨天才补全,没问题吧?”马宏侧身问身边的安保部副队长李伟。赵磊是三天前刚调进团队的,据说之前在边境执行过反恐任务,身手不错,但档案里有一段三个月的空白期,安保部多次追问,他都以“涉密任务”搪塞过去。
李伟压低声音:“查过了,边境那边确实有这个人,但那段空白期没查到记录。不过现在人手紧张,王老板的人还在盯着,只能先让他跟着,我会多盯着点。”
马宏点点头,将清单折好放进兜里:“告诉所有人,路上手机统一保管,不准私自对外联系。到了西安后,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单独离开。”
此时,张杰正帮李哲将灵能感应装置的备用探头装进背包。探头是昨晚连夜打印的,表面刻着双八边形嵌套纹路,在晨光下泛着淡绿色的金属光泽。“感应装置的最大探测深度是50米,秦陵地宫在35米处,刚好能覆盖。”李哲调试着设备的显示屏,“如果灵气浓度超过8灵能单位,设备会自动报警,防止能量过载。”
林岚抱着一摞文件跑过来,额头上带着细汗:“陕西文物局刚才发消息,派了一位姓周的研究员跟我们对接,他是秦陵考古队的老人,对封土堆的地质情况很熟悉。不过他特别强调,只能在东侧感应点探测,不准碰封土堆的主体结构。”
“只要能探测到灵气就行。”张教授坐在第一辆越野车的副驾驶座上,手里捧着那本《秦代地脉考》,书页间夹着几张泛黄的手绘地图,“这本书里提到,感应点下方有一条‘灵能暗河’,连接着地宫的水银池,我们只要能从暗河里提取少量灵气,就能测试发电机的效率。”
7点半,车队准时出发。越野车驶离基地,沿着高速公路向西安方向行驶。车窗外,江城的高楼逐渐被农田取代,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车厢里,张杰靠在座椅上,打开量子终端,调出秦始皇陵的三维模型——模型是根据公开的考古数据和2285年的秘密档案重建的,地宫中央的水银池清晰可见,周围分布着12条灵能通道,其中一条正好通向东侧感应点。
“你们看,这条灵能通道的纹路和三星堆的完全一致。”张杰将终端递给身边的林岚,“上古文明应该是用同一种技术建造了这三个灵能节点,三星堆负责接收,金字塔和秦陵负责储存,形成一个三角网络。”
林岚放大模型中的纹路:“如果能激活这个三角网络,会不会形成一个灵能护盾,挡住仙族的探测?”
“理论上可以,但需要三个节点的灵气同步输出,现在我们连一个节点的灵气都没完全掌握。”张杰关掉模型,揉了揉太阳穴,“而且仙族的探测器已经在勘察地球的灵能分布,他们肯定也知道这个网络的存在,说不定正在找办法破坏。”
这时,坐在后排的赵磊突然开口,他一直盯着窗外,语气有些生硬:“听说秦陵里有很多机关,比如伏弩、水银毒雾,我们去探测会不会触发这些机关?”
马宏从后视镜里看了他一眼:“我们只在地表探测,不进入地宫,不会触发机关。而且文物局的周研究员会带我们去感应点,他对那里的情况很熟悉。”赵磊“哦”了一声,又转过头看向窗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对讲机,这个小动作被马宏记在了心里。
中午12点,车队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陕西文物局的周研究员已经在停车场等候。他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头发花白,手里拿着一个陈旧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秦陵的地质数据。“欢迎各位来西安,”周研究员热情地和大家握手,“感应点在秦陵封土堆东侧500米处,那里是农田,已经跟当地农民打好招呼,暂时封闭了。”
上车后,周研究员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这是去年我们做的地质勘探数据,感应点下方10米处有一层石英岩,能传导灵能,你们的装置应该能通过这层石英岩探测到地宫的灵气。不过最近几天西安一直在下雨,农田里有点泥泞,你们的设备要注意防水。”
李哲立刻拿出灵能感应装置的防水报告:“我们的装置做了IP68级防水,就算泡在水里也能正常工作,您放心。”
下午2点,车队抵达秦始皇陵景区东侧的农田。这里已经用警戒线围了起来,几名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正在看守。农田里的泥土还带着湿气,踩上去会陷进半厘米深的泥里。周研究员带着大家走到一个用木桩标记的位置:“这里就是感应点,去年我们在这里探测到过异常的磁场波动,现在看来,应该是灵能暗河的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请大家收藏:(m.zjsw.org)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