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秦陵基地地下五层机甲装配车间
凌晨四点的车间里,金属碰撞声与液压装置的嗡鸣交织成一片沉闷的交响。冷硬的白色灯光从天花板上倾泻而下,照亮了满地散落的工具、缠绕的电缆,以及车间中央那具尚未成型的钢铁骨架——机甲“镇岳”的雏形。空气中弥漫着焊接残留的臭氧味、灵钛合金特有的清冽金属味,还有工程师们身上汗水蒸发的咸涩气息,每一种味道都在诉说着这场持续了半个月的组装攻坚战。
马宏靠在一台闲置的液压机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掌心的老茧。他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眼下的黑眼圈重得像涂了墨,身上那件深蓝色的工装外套沾满了油污,连袖口的纽扣都松了一颗。距离昆山灵钛合金工厂返工完成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第一批合格的关节部件、装甲板和动力核心终于运抵基地,但从三天前开始,组装工作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
“马队!又短路了!”
一声急促的呼喊从车间深处传来,打断了马宏的短暂放空。他猛地直起身,快步朝着声音来源跑去,厚重的工靴踩在金属地板上,发出“噔噔”的回响。
只见机甲的胸腔位置,动力模块与装甲模块的对接处正冒着丝丝黑烟,淡蓝色的电火花时不时从管线接口处窜出,伴随着刺耳的“滋滋”声。负责动力系统的工程师赵刚正跪在地上,手里拿着万用表,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砸在机甲冰冷的装甲板上,瞬间蒸发。他身边的显示屏上,能量传输曲线像一条失控的心电图,在零值附近疯狂跳动。
“怎么回事?不是已经调整过管线布局了吗?”马宏蹲下身,目光落在缠绕成一团的能量管线上。这些管线是用掺了星核结晶粉末的特制橡胶制成,原本应该像血管一样顺畅地连接动力核心与各个部件,但此刻,几根关键管线因为装甲模块的接缝过窄,被挤压得变了形,接口处的密封垫已经被高温烧得发黑。
赵刚叹了口气,将万用表扔在一边,声音里满是疲惫:“装甲模块的厚度是按120毫米标准做的,可动力核心的输出管线需要至少50毫米的预留空间,现在两者拼在一起,管线只能硬塞进去——刚才试着传输10%的灵能,瞬间就因为摩擦过热短路了。”他指着装甲板内侧的凹槽,“我们试过打磨凹槽扩大空间,但灵钛合金太硬,打磨机磨了三个小时,才去掉0.5毫米,根本没用。”
马宏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装甲板内侧的凹槽边缘泛着冷光,那是灵钛合金特有的硬度证明。之前为了抵御仙族的能量射线,他们特意将装甲板的密度提升了30%,却没料到会在管线布局上卡壳——就像给巨人穿上了坚固的铠甲,却忘了给巨人留出活动关节的空间。
“王磊呢?让他过来看看关节结构能不能调整。”马宏拿起对讲机,按下通话键。
没过多久,负责关节设计的王磊抱着一叠图纸跑了过来。他的眼镜片上沾着油污,头发乱得像鸡窝,显然也是熬了好几个通宵。“马队,关节那边也出问题了。”他把图纸摊在地上,指着上面的灵能导流纹路,“灵钛合金关节的纹路刻得太密,刚才测试灵活性时,纹路里积了一层金属碎屑,导致灵能传输卡顿,肩关节只能活动到90度,达不到120度的设计标准。”
车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动力管线短路、关节活动受限,这两个问题像两座大山压在所有人心头。按照计划,机甲的雏形必须在本周内完成组装,下周开始进行灵能加载测试,可现在别说测试,连基本的拼接都成了难题。马宏看着眼前这具钢铁骨架,它本该是人类对抗仙族的希望,此刻却像一个浑身是病的巨人,连站起来都困难。
“都别慌。”马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走到车间中央的全息投影屏前,调出机甲的三维模型,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将动力模块和装甲模块的对接处放大,“管线不能硬塞,那就改布局——把现在的‘直线式’管线改成‘螺旋式缠绕’,沿着装甲接缝的弧度绕过去,这样既能避开挤压,又能增加管线的散热面积。”
他顿了顿,又指向关节部位:“关节纹路里的碎屑,是因为铸造时没有清理干净——让材料组立刻用超声波清洗机处理所有关节部件,清洗完后在纹路里涂一层稀释的水银溶液,既能润滑,又能增强灵能传导。”
王磊和赵刚对视一眼,眼里都闪过一丝光亮。马宏的办法虽然麻烦,但确实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我这就去安排!”赵刚立刻站起身,抓起对讲机开始联系管线改造的工人;王磊则抱着图纸,冲向材料实验室,脚步都比刚才轻快了几分。
马宏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他知道,这只是暂时解决了两个小问题,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驾驶舱的神经同步装置,从昨天开始就频繁出现误触发,已经毁掉了三个虚拟靶场的测试模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请大家收藏:(m.zjsw.org)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