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清晨6点30分。三亚崖州湾深海装备码头的专用泊位区,晨雾尚未完全消散,带着咸腥气息的海风掠过泊位上的蓝色巨舰,在“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的钛合金外壳上留下细碎的水珠。码头岸边的橙色起重机静默矗立,吊臂末端的灵能锁扣闪烁着淡青色微光,远处的海平面上,朝阳正挣脱云层束缚,将金红色的光芒洒向这片即将开启深海探索的海域。
“最后一次设备联调,灵能护盾能量输出稳定在98%,符合下潜标准。”李哲蹲在“奋斗者”号半球形驾驶舱旁,手中的便携式灵能检测仪屏幕上跳动着绿色数据,他指尖在检测仪上滑动,调出深潜器内部的三维模型,“灵能导航仪与主控制系统已完成适配,声学定位模块并联了螺旋声波信标,就算遭遇10级磁场干扰,定位偏差也能控制在0.5米以内。”
张杰站在一旁,身前的悬浮平台上平放着那个巴掌大小的玛雅残骸灵能核心,暗金色的外壳上布满细密的螺旋纹路,核心中央的光点随着周围的灵能波动微微明暗。他抬头望向码头控制室的方向,那里的大屏幕正实时显示着全球灵能节点的分布图谱,秦陵、三星堆、金字塔三个红点正稳定闪烁,唯有马里亚纳海沟区域仍是一片待激活的灰色。“核心能量储备如何?这东西可是激活第四节点的关键,不能出半点差错。”
“放心,特制的灵能保温箱能将能量损耗控制在每小时0.1%以内。”负责设备保障的工程师推了推眼镜,指着核心旁的银色箱体介绍,“箱体采用了三层灵钛合金夹层,内置的亚特兰蒂斯能量稳定装置,是上周刚从北极缴获的Watcher设备里拆解改良的。”
陈阳缓步走到深潜器头部,伸出手掌轻轻贴在冰凉的外壳上。淡蓝色的灵能顺着他的掌心渗入壳体,沿着预设的灵能管路蔓延,如同神经网络般覆盖整个深潜器。驾驶舱内的仪表盘瞬间亮起,屏幕上的灵能同步曲线开始与他体内的灵能波动形成精准共振。“还有半小时完成最后的灵能适配,现在深潜器的响应延迟已经降到0.1秒,比模拟训练时还要好。”
码头另一侧,中国载人深潜团队的负责人周建正带着队员做下潜前的最后检查。这位有着十次万米深潜经验的老船长,手指拂过“奋斗者”号新更换的观察窗:“这层灵钛合金镀膜果然不一样,之前的石英窗在8000米深度就会出现光折射偏差,现在就算到米,清晰度也能保持在95%以上。”他身旁的机械师补充道:“应急救援系统也已升级,参考国家海上油气应急救援海南基地的配置 ,加装了两套独立的灵能动力舱,就算主系统失效,也能支撑深潜器自主上浮至安全水域。”
上午7点15分,码头控制室的广播突然响起:“各单位注意,探测队成员及保障团队请立即到集结区集合,五分钟后召开启航动员会。”
张杰将玛雅核心小心收入保温箱,与李哲、陈阳一同走向码头中央的集结点。那里已站满了人,有穿着深蓝色作训服的灵能突击队成员,有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还有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两名观察员——这是联合国灵能技术监督委员会根据日内瓦会议决议,特意派遣的协同人员。
“第四节点探索队正式组建,代号‘深海之眼’。”周建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手中的激光笔指向身后的大屏幕,上面瞬间浮现出探测队的核心成员名单,“队长张杰,负责整体技术规划与节点识别;技术负责人李哲,负责设备调试与导航保障;灵能执行官陈阳,负责灵能协同与应急防御;深潜操作组由我带队,负责‘奋斗者’号驾驶与深海作业。”
屏幕画面切换,马里亚纳海沟的三维地形图缓缓展开,红色标记点精准定位在“挑战者深渊”区域。“根据灵眼卫星初步探测,目标区域存在高强度灵能异常,疑似第四节点的能量辐射源。我们的任务分为三步:首先抵达米深度的海沟底部,完成地形勘测;其次释放灵能机器人,采集环境样本与灵能数据;最后确认节点位置,评估激活条件。”周建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此次下潜预计持续72小时,期间将与母船‘探索一号’保持实时通讯,海南应急救援基地已进入一级待命状态,48小时内可抵达作业海域提供支援 。”
动员会结束后,各团队迅速投入启航前的最后准备。李哲钻进“奋斗者”号的驾驶舱,开始调试新加装的灵能导航仪。这台设备是他带领团队连夜改装的,融合了惯性导航与螺旋声波导航技术,屏幕上显示着密密麻麻的参数。“灵能干扰补偿器已启动,正在接收同步卫星的定位校准信号。”他对着通讯器说道,手指在操作面板上快速敲击,“声学信标已激活,能与海面上的长基线定位系统形成双重保障,就算深海磁场突变也不怕迷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请大家收藏:(m.zjsw.org)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