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3、2、1,点火!” 随着指挥长一声令下,长征七号火箭底部喷出橘红色的烈焰,巨大的推力将火箭推向天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发射场回荡,地面掀起滚滚烟尘。观礼区的人群爆发出欢呼,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着飞船升空的壮观景象。
火箭升空后,按照预定程序逐级分离,助推器、整流罩先后脱落,飞船在穿越大气层时,外壳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让飞船变成了一颗耀眼的“火球”。指挥中心内,屏幕上的各项数据始终保持正常,灵能辅助推进模块的能量输出稳定在额定值的98%,低温储存舱的温度波动不超过0.1℃。
“飞船已进入近地轨道,整流罩分离成功,灵能推进系统正常启动!” 测控岗位的技术人员高声汇报。此时,张杰负责的推进系统监测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他面前的屏幕上显示着四组推进模块的能量输出曲线,红色代表实际输出,蓝色代表理论值,两条曲线起初基本重合,一切看似顺利。
但就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15分钟后,意外突然发生。“警告!推进模块3号能量输出波动超过5%,当前输出功率18.7MW,理论值20MW,波动仍在持续扩大!” 系统警报声在指挥中心响起,屏幕上的红色曲线开始剧烈震荡,最高波动幅度达到8.3%。
张杰的心脏骤然收紧,他立刻切换到3号模块的详细监测界面,发现灵能晶体的共振频率出现了异常偏差:“是灵能晶体的耦合共振问题!轨道环境中的微重力和空间辐射影响了晶体的振荡频率,导致能量输出不稳定。” 推进模块的能量波动若持续扩大,不仅会导致飞船速度无法达到预定值,还可能影响后续的交会对接——对接过程需要稳定的推力来调整姿态,一旦推力忽大忽小,飞船很可能与空间站发生碰撞,后果不堪设想。
“立刻启动应急调整程序!” 张杰一边向指挥长汇报,一边快速敲击键盘,调出3号模块的参数调节界面。他首先通过远程指令激活了模块内的备用灵能晶体,暂时弥补主晶体的能量输出缺口,随后开始优化共振频率:“将晶体振荡频率从1.2GHz调整至1.18GHz,启动自适应耦合算法,实时匹配轨道环境变化。”
指挥中心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张杰身上。林岚也暂时放下了温控监测工作,关注着推进系统的状态:“要不要启动灵能补偿系统?我可以通过储存舱的灵能晶体为推进模块提供临时能量支持。”
“不用,” 张杰果断拒绝,“储存舱的晶体是核心补给物资,不能轻易动用。当前问题的关键是共振频率的匹配,不是能量不足。”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每一次敲击都精准无比——作为联盟的灵能技术核心专家,他对灵能晶体的特性了如指掌,曾在多次实验中解决过类似的共振问题。
随着参数的不断调整,屏幕上的红色曲线逐渐趋于平稳,3号模块的能量输出波动幅度从8.3%降至3.2%,但仍未达到任务要求的1%以内。张杰眉头紧锁,意识到轨道环境的复杂性超出了预设模型:“常规的频率调整不够,需要结合空间磁场数据进行动态优化。” 他立刻调用天关卫星传来的实时空间磁场数据,将其融入自适应算法中,同时调整推进模块的喷口角度,减少磁场对晶体共振的影响。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计算过程,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数据。李哲见状,立刻启动了备用计算资源,为张杰提供算力支持:“我已将飞船的分布式计算节点全部接入推进系统,算力提升300%,可以支撑实时动态优化。”
在两人的协同配合下,3号模块的能量输出曲线越来越平稳。10分钟后,波动幅度降至1.8%;20分钟后,波动幅度控制在1%以内;当飞船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时,3号模块的能量输出波动已稳定在0.8%,完全符合任务要求。
“推进模块能量输出恢复稳定,各参数正常!” 张杰长舒一口气,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指挥中心内响起一阵轻微的掌声,指挥长赞许地看着他:“干得漂亮!要是没有你及时调整,这次任务就危险了。”
张杰摇摇头,目光重新聚焦在屏幕上:“这是团队协作的结果,接下来还要盯着对接过程,不能掉以轻心。”
解决了推进系统的危机后,飞船按照预定程序继续飞行,灵能辅助推进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由于燃料消耗比预期减少了32%,飞船的续航能力大幅提升,同时灵能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让飞船始终保持在最优轨道上。林岚全程监测着低温储存舱的状态,即使在推进系统出现波动时,舱内温度也始终稳定在-196℃,灵能晶体的能量衰减率控制在0.2%,完美达到了运输标准。
中午11时30分,天舟八号进入交会对接阶段,此时距离发射仅过去2.5小时,比预定时间提前了10分钟。李哲坐在对接控制台前,全神贯注地监控着对接过程:“飞船已抵达对接初始位置,距离空间站10公里,灵能导航信号强度99%,避障系统正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请大家收藏:(m.zjsw.org)2285年穿越现世曝阴谋阻末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