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虚谷那片宁静的竹林旁,晨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紫萱身着一袭素净的布衫,早早地来到这里,手中紧握着那本被她反复翻阅、承载着千年中医智慧的《黄帝内经》,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静静地等待着岐伯。
不多时,岐伯迈着沉稳的步伐走来,他一袭长袍随风飘动,周身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与这自然融为一体。“紫萱,”岐伯的声音温和而醇厚,在竹林间悠悠回荡,“今日,我们一同深入探究《五味所禁》,这里面藏着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微妙联系,对医道研习和日常养生都极为关键。”
紫萱连忙恭敬行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先生,弟子已迫不及待。之前所学让我对医道有了更深的感悟,如今更渴望聆听先生对这一章节的讲解,探寻其中的奥秘。”
岐伯微微点头,抬起右手,掌心向上,口中念念有词。刹那间,只见一道柔和的光芒从他掌心绽放,迅速扩散,在空中幻化成一个巨大的全息人体影像,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清晰可见,随着岐伯的讲述,五味与人体各部位的相互作用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辛味走气,气病慎辛
“辛味走气,气病不可多食辛味。”岐伯的目光落在全息影像中人体的气脉之处,随着他的话语,当模拟的辛味物质进入人体,气脉的流动变得活跃起来,仿佛被一股力量推动着加速前行,“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就像一阵强劲的风,能推动人体的气机运行。然而,当人体气病时,气的运行已经出现异常,若是再过多食用辛味食物,就如同给失控的马车加上了更猛烈的鞭策,会使气的运行更加紊乱。”
“例如,”岐伯微微皱眉,神色关切地说,“对于患有气喘、咳嗽等肺气上逆病症的人,过多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进一步刺激肺气,导致气喘加重、咳嗽频繁。因为辛辣之味会使肺气上冲,原本就失调的肺气更加难以肃降。再如,一些人患有气虚之症,表现为气短、乏力、容易疲劳,此时若食用过多辛味食物,会过度消耗人体的正气,使气虚症状愈发严重。从中医理论来讲,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病时气的推动作用失常,辛味过度助力气行,反而打破了气血的平衡。”
“从日常生活来看,”岐伯继续说道,“我们在烹饪中常用的葱、姜、蒜等都带有辛味。在身体健康时,适量食用可以发散风寒、增进食欲,但当气病缠身,就要严格控制辛味食物的摄入。若是不小心食用过多,导致气病加重,可以饮用一些具有收敛作用的饮品来缓解,比如用五味子泡水喝,五味子味酸,能收敛肺气,平衡辛味带来的过度发散。”
咸味走血,血病忌咸
“咸味走血,血病不可多食咸味。”岐伯话音刚落,影像中的血液流动区域开始发生变化,当模拟的咸味物质进入人体,血液流动速度加快,血液变得浓稠,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着,“咸味入血分,具有软坚散结、润下的作用,就像一把双刃剑,适量时能帮助消散瘀血、通利二便,但过多食用则会对血液产生不良影响。”
“当人体患有血病,如瘀血阻滞、血热妄行等,”岐伯解释道,“过多摄入咸味会使血液更加黏稠,加重瘀血的程度。比如,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体内有瘀血的患者,若是大量食用咸菜、咸鱼等高盐食物,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加大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对于血热妄行导致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的人,过多的咸味会助长血热,使出血症状加剧。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来看,咸属水,血属火,水克火,过量的咸味会克制血液的正常功能,打破人体的阴阳平衡。”
“在生活中,”岐伯接着说,“我们要注意控制盐分的摄入,尤其是患有血病的人。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作用的食物,如山楂、莲藕等。山楂能活血化瘀,帮助改善瘀血阻滞的情况;莲藕性寒,能凉血止血,对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多喝水也有助于稀释血液,减轻咸味对血液的不良影响。”
苦味走骨,骨病远苦
“苦味走骨,骨病不可多食苦味。”随着岐伯的讲解,全息影像中的骨骼部位开始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反应,当模拟的苦味物质进入人体,骨骼仿佛在努力吸收,可过多时,骨骼的生长和代谢似乎受到了抑制,“苦味具有坚阴、泻火、燥湿的作用,能深入到人体的深部,作用于骨骼。然而,当人体患有骨病,如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缓慢等,过多食用苦味食物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修复。”
“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苣等,”岐伯语重心长地说,“适量食用可以清热泻火、养心安神,但对于骨病患者来说,过量食用会使骨骼中的钙质流失加快,影响骨骼的强度和韧性。比如,长期大量食用苦瓜,可能会导致骨骼中的钙吸收减少,排泄增加,从而加重骨质疏松的症状。从经络学说来看,肾主骨生髓,苦味入肾,过多的苦味会损伤肾的精气,进而影响骨骼的健康。因为肾中精气是骨骼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精气受损,骨骼就难以得到充足的滋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m.zjsw.org)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