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虚谷那片宁静的竹林旁,晨光宛如灵动的精灵,调皮地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宛如镶嵌在大地的璀璨碎钻。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那淡雅的气息,丝丝缕缕地钻进鼻腔,令人心旷神怡。紫萱身着一袭素净的布衫,早早地来到这里,手中紧握着那本被她反复翻阅、承载着千年中医智慧的《黄帝内经》,书页因频繁翻阅而微微泛黄,却丝毫不减其厚重与神圣。她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静静地等待着岐伯,那模样仿佛一个虔诚的信徒,等待着神明的指引。
不多时,岐伯迈着沉稳的步伐走来,他一袭长袍随风飘动,衣袂飘飘若仙。周身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与这自然融为一体,每一步都似踏在天地的韵律之上。“紫萱,”岐伯的声音温和而醇厚,在竹林间悠悠回荡,宛如古老的编钟奏响的乐章,“今日,便为你详解经络虚实之奥秘与刺法的精妙。”
治疗经络俱实
岐伯轻轻抬手,指向紫萱手中的《黄帝内经》,缓缓说道:“所谓经络俱实,乃是关乎人体气血经络状态的重要论断。其表现为寸口脉急而皮肤弛缓。寸口之脉,犹如人体气血运行的晴雨表,寸口脉急,意味着气血在经脉中运行急促,仿佛湍急河流中的汹涌波涛,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但也可能预示着气血运行的紊乱。而皮肤弛缓,则反映出外在肌肤的状态,经与络皆需治疗。”
“这其中判断顺逆的关键,在于脉象的滑利与否。凡是滑利的就有生机为顺,涩滞的缺少生机为逆。”岐伯微微一顿,目光望向远方的青山,似在思索着什么,而后继续说道,“这就如同世间万物,人与物类相似。当万物生机勃勃之时,其状态必然是滑利顺畅的,仿佛春天里茁壮成长的幼苗,充满活力,毫无阻滞。而当万物走向衰败,欲死之时,则变得枯涩。就像深秋的残花败叶,失去了往日的润泽与生机。若一个人的五脏骨肉滑利,那便是精气充足,生气旺盛,如此便可以长寿。这是因为五脏乃人体之根本,精气充盈则五脏安和,经络气血通畅,自然能延年益寿。”
紫萱听得入神,赶忙在一旁记录,口中喃喃道:“这经络俱实之症,竟与人体的生机、寿命有着这般紧密的联系,当真是奇妙。但不知具体治疗时,该如何着手?”
岐伯微笑着看向她,说道:“治疗经络俱实之症,需兼顾经与络。在针法上,要依据气血的虚实与经络的走向,精准施针。比如,可选取相关经络上的荥穴与输穴,以调节气血的运行。荥穴属火,可清泻经络中的实热;输穴属土,能培补正气,使气血的运行恢复平衡。同时,也可配合按摩等手法,从外部舒缓肌肤与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但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切不可一概而论。”
岐伯接着说道:“以手太阴肺经为例,若此经络出现经络俱实之症,荥穴鱼际与输穴太渊便成为关键的治疗穴位。针刺鱼际穴时,需用泻法,以清泻肺经的实热。手法要轻盈而迅速,如同蜻蜓点水,却又能准确地刺激穴位,使经络中的热邪得以疏散。而针刺太渊穴时,则需采用补法,培补肺经的正气。进针要缓慢而沉稳,仿佛在精心浇灌一棵幼苗,让正气在经络中缓缓生长。按摩时,可沿着肺经的循行路线,从胸部的中府穴开始,轻柔地向手臂的少商穴方向推按,如同春风拂过湖面,带动气血的流动,使肌肤与经络得到舒缓。”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一些清热泻火、通络行滞的方剂。比如,若患者伴有咳嗽、气喘等症状,可选用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甘寒,能清泻肺热,利水消肿;地骨皮甘寒入肺,助桑白皮清降肺中伏火;黄芩、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贝母、杏仁化痰止咳;苏子、半夏降气化痰。诸药合用,能有效清泻肺经实热,疏通经络,使气血恢复正常运行。”
“此外,饮食调理也不容忽视。患者可适当食用一些清热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梨味甘性寒,能清热降火,润肺生津;百合甘凉清润,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将这些食材熬制成粥或汤,不仅美味可口,还能辅助治疗经络俱实之症,从饮食的角度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
“接下来,说说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之症。”岐伯轻轻抚须,神情专注,“此症是指寸口脉滑而尺肤却寒。寸口脉滑,说明经气相对充盛,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尚属顺畅,但尺肤寒冷,却反映出络气的不足。络脉犹如人体气血运行的支流,络气不足,则无法将温暖与滋养输送至肌肤,故而尺肤寒冷。”
“这种现象,与时令有着密切的关联。秋冬之时见这样现象的为逆,在春夏之时就为顺了。”岐伯看向远方,此时正值春日,阳光温暖,微风拂面。他接着说道,“秋冬季节,人体阳气内敛,若此时络气不足,经气有余,尺肤寒冷,就如同在寒冷的冬日里,房屋的保暖系统出现问题,阳气无法温煦肌肤,容易导致寒邪入侵,病情加重,所以为逆。而在春夏季节,阳气渐盛,人体肌肤腠理疏松,经气有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络气的不足,此时出现这种脉象与症状,相对来说对人体的影响较小,故而视为顺。但无论顺逆,治疗都必须结合时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m.zjsw.org)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