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虚谷外的深山,仿若被一层神秘的薄纱所笼罩,晨雾弥漫,丝丝缕缕,如梦如幻。旅人阿远怀揣着对一味珍稀草药的渴望,毅然踏入这片幽深的山林。他穿梭在繁茂的枝叶间,脚下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山林的静谧。
然而,当他行至一处潮湿的山坳时,浑然不觉那弥漫的雾露正悄然侵体。雾露如幽灵般,顺着他的肌肤毛孔,一点点渗透进去。归乡后的日子,平静得让人毫无防备,可没几日,阿远便被疟疾缠上了身。这疟疾发作得甚是怪异,并非每日都来折磨他,而是隔一天才“光顾”一次。
阿远整个人在这病痛的折磨下,迅速消瘦,面黄如蜡,往日的神采早已消失殆尽。紫萱心疼不已,一直陪伴在阿远身旁。她搀扶着虚弱的阿远,找到了德高望重的岐伯。见到岐伯,紫萱满是忧虑地说道:“这病就像个调皮的孩子,跟人玩起了捉迷藏,隔一天才来折腾一回,阿远实在是难受极了。”
岐伯面容和蔼,示意阿远坐下。他伸出手,手指搭在阿远的脉搏上,眼神专注,仿佛要从那微弱的跳动中探寻出病症的根源。片刻后,岐伯站起身,带着阿远和紫萱,又回到了当初阿远遇雾露的那个山坳。
山坳里,腐叶层层堆积,散发出一股腐朽的气息。湿气厚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整个山坳都被一种阴森的氛围所笼罩,仿佛还残留着当日那股阴邪的力量。岐伯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醇厚,如同山间缓缓流淌的溪流:“紫萱,疟邪若舍留之处较深,向内迫近阴分,就如同深水藏垢,想要轻易排出,谈何容易。你瞧,此时阳气只能独行于外,而阴分的邪气却深深潜藏在里。这阴阳相争的过程,就像是两个对手,中间隔了一道厚厚的墙,无法立刻碰面交争,所以疟疾才会隔一天才发作一次。”
说着,岐伯指了指脚下那湿漉漉的地面,继续说道:“你看这山坳,湿气下沉,阴邪浓郁,疟邪侵入后,就像掉进了深不见底的深潭。卫气要找到它、与之交争,就像在茫茫深海中寻找一个微小的目标,得费些时日。不像浅部邪气,每日都能与卫气相遇。所以阿远的疟疾,邪气深伏阴分,与卫气相遇延迟,需隔一日,正气攒足了力气,才能与邪气相搏,进而发病一次,这便是间日而作的隐曲啊。”
紫萱静静地听着,目光随着岐伯的手指,望向山坳里缭绕的湿气。她若有所思,片刻后,仿佛恍然大悟般说道:“先生,这就像谷中深潭的暗流,平日里,我们看不见它的踪迹,可当它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涌起波澜,就如同疟疾的发作。辨治间日疟,得深入探寻阴分伏邪,如同打捞深潭暗流里的异物,只有这样,才能让阴阳正常交争,截断病势。”
山坳的雾,在他们的交谈中,渐渐散去。阳光开始穿透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可对疟邪深伏阴分致间日发作的理解,却在三人心中愈发清晰起来。这理解,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辨治特殊疟病,指明了深入阴分的方向。
阿远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知道,虽然前路依旧充满未知,但有岐伯的智慧和紫萱的陪伴,自己定能战胜这难缠的疟疾。
此时,一只鸟儿在枝头鸣叫,似乎在为他们加油鼓劲。紫萱转头看向阿远,眼神中满是关切与鼓励:“阿远,别担心,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病因,就一定能找到治愈的办法。”阿远微微点头,虚弱地笑了笑。
岐伯则在一旁思索着治疗之法。他深知,治疗这种邪气深伏阴分的间日疟,绝非易事。需要谨慎用药,既要深入阴分,驱逐疟邪,又不能过度损伤正气。
思索片刻后,岐伯说道:“阿远,接下来的治疗过程可能会有些漫长和艰辛,但你一定要有信心。我们需从调理阴阳入手,辅以驱邪之药,慢慢将深伏阴分的疟邪引出。”阿远坚定地说道:“岐伯,我听您的,再苦再难,我都能坚持。”
回到静虚谷后,岐伯便开始为阿远调配药方。他亲自挑选药材,每一味药材都经过他的仔细甄别。他深知,在这场与疟邪的较量中,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
紫萱则在一旁帮忙,她看着岐伯专注的神情,心中对这位智者充满了敬佩。她认真地按照岐伯的指示,清洗药材,准备煎药的器具。
煎药的过程中,浓郁的药香弥漫在静虚谷中。阿远坐在一旁,看着炉火上翻滚的药汤,心中五味杂陈。他既期待这药汤能早日驱散身上的病痛,又对未知的治疗过程感到一丝担忧。
终于,药煎好了。紫萱小心翼翼地端着药碗,来到阿远面前:“阿远,喝药吧。”阿远接过药碗,看着那黑褐色的药汤,深吸一口气,一饮而尽。药汤下肚,一股热流在体内散开,可随之而来的,是苦涩的味道在口腔中蔓延。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远每日按时服药。岐伯密切关注着他的病情变化,根据他的症状,不断调整药方。紫萱也始终陪伴在阿远身边,悉心照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m.zjsw.org)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