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操作手法与注意事项
在实施针刺过程中,采用平补平泻法作用于神门穴和期门穴。具体而言,进针后均匀提插捻转数次,幅度适中,频率稳定,既不过强以免损伤正气,也不过弱难以达到治疗效果。对于人中穴和百会穴则给予较重的刺激强度,可采用雀啄法或捻转角度较大的手法,以产生强烈的酸胀感为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患者处于狂躁不安的状态,施术者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患者突然挣扎导致断针或其他意外情况发生。同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毫针,并对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五、药物治疗:双丸并用驱寒邪
(一)方剂组成与功效解析
除了针刺之外,药物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岐伯选用了朱砂安神丸合苏合香丸作为内服方剂。朱砂安神丸由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黄、当归等药物组成。其中朱砂质重性寒,专入心经,具有良好的镇心安神作用;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协助朱砂清泻心火;生地黄滋阴凉血,当归养血活血,二者合用既能补充因寒凝而消耗的心阴心血,又能防止温热太过伤正;炙甘草调和诸药兼护胃气。全方共奏镇心安神、清热养血之功。苏合香丸则是一味着名的温通开窍剂,主要成分有苏合香、麝香、冰片、安息香等芳香走窜之品。这些药物气味浓烈辛烈,善于穿透窍道壁垒,开辟通路,使闭塞的心窍重新开启。两方合用,一方面利用朱砂安神丸安定被扰动的心神,另一方面借助苏合香丸强大的开窍力量破除寒邪对心脉的封锁,达到破寒通阳、安神定狂的目的。
(二)用药剂量与疗程安排
关于药物的具体用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朱砂安神丸每次服用9克,每日两次;苏合香丸每次服用1丸,每日一次。初始阶段可适当增加剂量以迅速控制症状,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减量维持治疗。整个疗程大约持续两周左右,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变化,适时调整用药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朱砂含有硫化汞成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蓄积中毒,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长度。
六、预后调护:固本培元防复发
(一)生活起居指导
经过及时治疗后,赵某的症状逐渐缓解并最终康复出院。为了防止病情复发,岐伯对他进行了详细的预后调护指导。在生活起居方面,强调规律作息的重要性,建议他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再次熬夜劳累。清晨起床后可适当进行一些轻柔舒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气血流通顺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生姜、羊肉等以驱散体内残留的寒邪之气;少吃生冷油腻之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此外,还要注意防寒保暖措施到位,尤其是在季节交替之际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要及时增添衣物。
(二)情志调节建议
考虑到赵某此次发病与精神压力过大有关,岐伯特别提醒他要注重情志调节。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孤独抑郁情绪滋生。总之,要保持心态平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七、理论拓展:中医经典中的相关论述
(一)《黄帝内经》原文解读
回顾《黄帝内经》中关于“气厥”的相关论述:“阳气者烦劳则张……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使人痤痱;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这段话虽然未直接提及“肝移寒于心”,但从整体上阐述了阳气失调可能导致的各种病理变化。其中提到的“烦劳则张”“辟积”等概念与现代生活中的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密切相关。结合后世医家的发挥补充来看,“肝移寒于心”正是阳气失调的一种表现形式——肝阳不足不能制约阴寒之气上升侵犯心脏所致。这提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要重视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调整。
(二)历代医家经验借鉴
历代医家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例如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这里的少阴病实际上包含了一部分类似于“肝移寒于心”的情况。他所使用的麻黄细辛附子汤具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功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治疗思路参考。又如李东垣提出的脾胃升降理论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强调了调理后天之本的重要性。对于像赵某这样因长期熬夜导致脾胃虚弱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的患者来说,健脾益胃也是不可忽视的治疗环节之一。
八、现代研究视角下的再认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支撑。例如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递质释放、改善血液循环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于多个靶点协同增效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传统医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当然,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许多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索揭示。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完善,中医将在未来的医疗保健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m.zjsw.org)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