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是酸的,”紫萱记起来,“酸能收敛,能把往上冲的气拽回来——就像用缰绳拉住狂奔的牛。”
岐伯点头:“要是醒不过来,还能用艾灸关元穴,借火力把散出去的气收回来。”
四、紫萱总结:气厥的“三辨”与“三忌”
汉子好些后,紫萱在医案上写下“气厥施救记”,岐伯在旁边添了几笔,成了“三辨三忌”:
(一)三辨:看起因,别虚实
1. 辨起因:怒后倒,是肝逆;吃后倒,是胃逆;惊后倒,是心逆。
2. 辨缓急:气厥来得快,去得也快,醒后没后遗症;要是醒了还抽风,就不是气厥了。
3. 辨冷热:气厥多是“冷厥”,四肢凉;要是四肢热,眼睛红,可能是别的厥证。
(二)三忌:施救别犯错
1. 忌灌水:气逆时灌水,会呛进肺里,像给堵住的烟囱浇水,更不通了。
2. 忌强掰嘴:牙关紧闭是气逆在较劲,硬掰会伤着筋,不如按人中、内关让他自己松口。
3. 忌抬着头:气厥时头要低着,让血往下走,像把倒过来的水壶放平,水才能流回去。
油灯快燃尽时,紫萱看着帛书上的字,忽然懂了:气厥就像谷里的风,顺时能吹谷粒,逆时能掀屋顶,学医就是要懂这“顺逆”的理——该通时通,该降时降,让气像溪流一样,安安稳稳地流遍全身。
窗外,打谷场上的汉子已经能站起来了,妇人扶着他往家走,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长。紫萱想,明天得把“气厥”的医案抄三份,一份给村长,一份给货郎,还有一份贴在自己的药箱上。
喜欢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请大家收藏:(m.zjsw.org)静虚谷秘史:黄帝内经新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