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下心头的沉重,姬昌巧妙地转移话题,问出此行体察民风的重要目的:“多谢长者体谅。晚辈尚有一事请教:不知有莘婚俗,与西岐相较,有何异同?”
“哈哈!”为首的老者见姬昌不仅未被婆子的刁难吓退,反而展现出过人的担当和智慧,心中已是十分赞赏。他爽朗一笑,捋须道:“既然公子真心求教,小老儿便知无不言了!有莘婚俗嘛,表面也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关键处大不相同!那便是——男女双方皆有极大的自主权!即便双方父母已交换信物,议定婚约,只要未行最后的‘合卺’大礼,男女任何一方,皆可随时悔婚!婚事,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算尘埃落定!”
“啊?!”姬叔惊讶得瞪大了眼睛,“这…这岂非儿戏?答应的事怎能随意反悔呢?”
“小公子此言差矣。”老婆子耐心解释,眼中闪烁着有莘人特有的豁达,“我们这儿的老人常说啊,捆绑不成夫妻!男女结亲,是要过一辈子的。强扭的瓜,苦了自己也害了别人!这议亲到成婚的时日,就是老天爷留给双方相互看清、相互掂量的机会!若真觉得不合适,及早抽身,对谁都好!总好过拜了堂、入了洞房才发现是怨偶,那才真是害人害己!”
“原来如此。”姬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中流露出理解与赞许,“关乎终身幸福,自当慎之又慎。及早发现不合,及时止损,确是仁厚之举,也省却了日后无数怨怼和纷争。” 他发自内心欣赏这种尊重个体意愿的务实态度。
“正是此理!”年长的老者赞许地看着姬昌。一旁的姬仲心系兄长,适时代问道:“长者,我等久闻太姒公主贤德之名,冠绝有莘。不知公主性情究竟如何?坊间传闻,可信否?” 他问得委婉,却直指核心。
“他……他竟然打听我?”我躲在院外,听到这些话,心中百感交集。
“这个嘛……”老者看向自家弟媳,笑道:“公主的性情,还是让有莘女儿家来说更贴切。”
婆子接过话头,脸上带着由衷的自豪:“公子们问我们公主啊?那是我们整个有莘的骄傲!模样自然是顶顶好的,但公主最难得的,不是容貌!” 她顿了顿,语气认真起来,“公主自小聪慧过人,听说书读得极好,连商帝陛下都夸赞!更难得的是,她没有一点贵女的骄矜之气!常年带着宫里的女官们亲自下田,教我们养蚕、织布、改良农具,乐善好施是出了名的!君上最是疼爱倚重她,国事也常听她的主意呢!”
“竟有此事!”听到公主还能亲自农耕,姬昌心中忍不住赞叹,并追问了起来。“那……性情呢?”这是他最关心的。
婆子想了想,诚恳地说:“性情……自然是极好的,待人和气,没架子。不过公子们也知道,公主的身份摆在那儿,那些说她不好的话,谁敢传?所以外头那些夸赞,听听便罢。但有一点,公主是实打实的——威严!公主做事极有章法,赏罚分明,在她手下办过事的,没有不服气的!老婆子想:这’亲切而不失威仪‘,应该是我们公主的真性情吧!” 婆婆眼中闪烁着对领袖的敬服。
姬昌听着婆婆朴实却充满真情实感的描述,心中那块因未知而悬起的巨石,似乎悄然落下几分。公主并非养在深闺、不谙世事的娇花,而是有智慧、有担当、深入民间的贤主。这与他理想中的伴侣形象,隐隐契合。心头的大石,不免落下了几分。
“好了!好了!”为首的老者笑着拍拍手,热情提议,“光坐着说话多无趣!公子们既来了有莘,怎能不体验体验我们最热闹的‘篝火会’?吃完饭,让我家那小子带你们去岸边那片大沙地!月上中天,篝火燃起,那才是我们这儿年轻人谈情说爱、载歌载舞的好去处!”
“对对对!必须去!”其他两位老汉也笑着附和,“我们当年,都是在篝火边,唱着歌、跳着舞,对上眼了才讨到婆娘的!公子们一表人才,说不定也能遇到合心意的姑娘呢!” 话语间充满了对家乡风俗的自豪和对年轻人的善意调侃。
“如此,便有劳长者安排了!”姬昌三兄弟含笑拱手致谢,心中对即将到来的篝火晚会充满了期待。
茂密的竹篱笆后,野菊丛的幽香在晚风中浮动。我静静伫立,方才木台上那番关乎孝道、承诺与担当的激烈对答,一字不落,清晰地传入她的耳中。
当姬昌那句石破天惊的 “昌,愿与妻共进退!”誓言声响起时,我的心的确猛地一颤!仿佛一颗投入千年寒潭的石子,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我曾听惯了朝堂上冠冕堂皇的承诺,见多了贵胄子弟的虚情假意的奉承。但姬昌这句话,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绝,一种不惜对抗世俗纲常也要守护伴侣的孤勇,瞬间穿透了我层层设防的心墙,让我的眼眸泛起泪花。
随后的辩论,他引经据典,将“孝道”与“夫妻之义”剖析得透彻分明,那份清晰的逻辑和坚定的立场,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他并非空谈理想,而是直面了最残酷的现实冲突——父母以死相逼!他的选择,不是懦弱的妥协,也不是虚伪的敷衍,而是勇敢地站在妻子身边,哪怕这意味着对抗强大的“孝道”压力。这份担当,这份将伴侣置于家族压力之上的勇气,是我从未在任何男子身上看到过的,即便是自己最敬重的外祖父,也未必能在如此情境下做出这样的抉择。所以,我心中的热浪久久不能平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思无邪之关关雎鸠请大家收藏:(m.zjsw.org)思无邪之关关雎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