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的引荐果然效力非凡。不过几日,你便收到了数份请柬,皆是来自襄阳城内颇有声望的士人,邀你参加清谈雅集。你深知,这是你陈竹之名在荆州立足的关键一步。
你选择了一场由蒯越门生主持、规模适中的文会。地点设在城西一处临水的私家园林,曲水流觞,竹影婆娑,颇具雅意。
你依旧是一身月白士子深衣,带着陈七及一名手捧几卷精心挑选的陈家藏书抄本的随从,准时赴会。园内已聚集了十余人,多为年轻士子,亦有几位年长者坐于上首,气度沉凝。
王融也在场,见你到来,含笑将你引荐给主位上的蒯越门生,以及几位蔡氏、黄氏的年轻才俊。你音容甚美,执礼甚恭,言辞得体,送上抄本时,更言明是“家藏旧本,恐有讹误,特携来与诸位同道参详”,姿态放得极低,瞬间赢得了不少好感。
清谈开始,话题自然围绕着经学典籍、诗文歌赋。你并不多言,只在关键处引述几句精当的评论,或就某个典故提出新颖却不突兀的见解,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显露出扎实的学养与不凡的见识,令人不敢因你年少而小觑。
然而,你的心神并未完全沉浸于此。你袖中的玉骰微微散发着常人无法感知的温热,仿佛在为你捕捉着场中微妙的气流动向。你能感觉到,在场诸人虽言笑晏晏,但彼此间的亲疏、对时局的态度,却隐有分别。有人慷慨激昂,暗讽董卓,心向关东联军,有人则更关心荆襄本地利弊,言辞谨慎。
你不主动涉及时政,但当有人将话题引向北方战局时,你会以探讨古籍中类似案例的方式,委婉地表达“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民心向背乃根本”等观点,既符合你“游学士子”的身份,又不着痕迹地传递着某种倾向。
席间,一位来自江夏的士子谈及孙坚军势之盛,面露忧色。你适时接话,语气平和:“孙文台将军确乃虎将。然《左传》有云,‘师直为壮,曲为老’。其军虽锐,若名不正,气亦难久。我荆州上承天子,下安黎庶,据大义,拥地利,但使内部勠力同心,何惧外侮?”
你这番话,引经据典,既未贬低孙坚,又强调了荆州拥有的道义和地理优势,更暗中呼吁“内部同心”,可谓滴水不漏。王融在旁听得微微颔首,几位年长士子也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
文会结束,你已与数位背景各异的士子交换了名帖,约定日后切磋学问。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学识渊博、性情沉稳、心怀大义”的颍川陈氏公子形象。
回到住所,你并未停歇。你召来陈七,下达了新的指令。
“文会之上,我所留意者三人:其一,那位忧心孙坚的江夏士子,可设法结交,其人或与江夏黄祖部有所关联;其二,言谈中多次提及南阳动荡的年轻士子,其家可能在南阳有产业,可透过他了解北面更具体的情报;其三,那位对蔡氏权势略有微词的襄阳本地寒门士子,或可引为暗援。”
你冷静地分析着,将白日在文会上以玉骰感知和自身观察得到的信息,转化为具体行动。
“让我们的人,以探讨学问或商事为名,小心接触这三条线。不必急于求成,先建立联系,摸清底细。我们要在荆州,织一张属于我们自己的信息网,不仅要知天下大势,更要明地方细微。”
“属下明白!”陈七凛然应命,眼中闪烁着对你这般精准布局的敬佩。
夜色中,你独立窗前,望向北方。你知道,刘备此刻应在公孙瓒麾下,于北方对抗袁绍、曹操等势力。你还不能直接前往,但你可以在此地,为他,也为自己,先打下一片信息的基石。
玉骰在你掌心安静躺着,温润的光华内敛。网,已开始编织。你期待着,第一条大鱼撞上网的那一刻。
喜欢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