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简雍那场雨夜的“偶遇”,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在你心中层层荡开。你知道,刘备的触角已经伸到了荆州,并且直接与你产生了交集。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却又暗含机遇。
简雍那边似乎并无进一步的动作,依旧以行商的身份低调地活动,偶尔出入州牧府,想必是在执行他结好刘表的正式使命。但你通过陈七的暗中观察,发现简雍在你偶尔出现的场合,目光总会若有若无地落在你身上,带着审视与探究。
你知道,他在观察你,评估你。那夜你的出现太过巧合,谈吐又太过不凡,由不得他不起疑心。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比的是耐心,是定力。
你决定以静制动,维持自己“游学士子”的人设,一如既往地与庞统、徐庶交往。只是,你不再将话题局限于经史子集,而是更巧妙地引导向时局分析与战略推演。
你会与庞统探讨“徐州四战之地,若为其主,当如何破局?” 庞统往往会嗤之以鼻,抛出些天马行空却又暗藏机锋的策略,诸如“联袁(术)抗曹,借力打力,或可火中取栗”,抑或“弃虚名而务实利,北连青州,南结荆州,徐图发展”。你则与他辩难,在思想的碰撞中,不仅深化了自己对局势的理解,更让庞统将他的奇思妙想,不自觉地在“徐州”这个预设的棋盘上演练了一遍。
与徐庶,你则更侧重于实务与道义的平衡。你会提出诸如“乱世之中,律法与人情孰重?”、“一方牧守,当以何策安顿流民,凝聚民心?”之类的问题。徐庶见解务实,常结合其游侠经历,给出兼具可行性与侠义精神的回答。在这些讨论中,你并未提及刘备,但那“仁政安民”的核心理念,已悄然融入每一次探讨。
你通过这种方式,将刘备可能面临的困境和需要秉持的理念,化为了与友人间的学术探讨和理念交流,不着痕迹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框架。
这一日,徐庶来访,神情间带着几分罕见的凝重。“鹤月,你可知晓,近日襄阳城内,关于你的些许……流言?”徐庶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关切。
你心中微凛,面上却故作讶异:“关于我的流言?元直兄,我每日不过是读书访友,有何流言可生?”
徐庶压低了声音:“有人传言,你这位颍川公子,名为游学,实则……意在结交豪杰,窥探荆襄虚实。甚至有人将你与近日北面来的某些人,隐隐联系了起来。”他目光锐利地看着你,“鹤月,你与我交心,可否告知,你究竟意欲何为?”
你看着徐庶眼中真诚的担忧,知道这是王融警告的应验,也是简雍到来后引发的连锁反应。有人坐不住了,开始用流言敲打你。
你沉默片刻,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无奈与愤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陈竹行事,但求问心无愧。结交士子,乃文人本色;偶有商事,不过贴补用度。难道颍川陈氏子弟,连与同辈交往、经营些许产业的自由都没有了吗?至于北面来人,”你冷哼一声,“更是无稽之谈!我久慕荆襄文风,方来此地,与北面何干?”
你这番辩解,半真半假,既否认了核心意图,又将自身放在了被猜忌、被排挤的“受害者”位置,更容易引发徐庶这等侠义之人的同情。
果然,徐庶见你神色激动不似作伪,眉头微松,劝慰道:“鹤月不必动怒。清者自清。只是这荆州之地,关系盘根错节,你还需更加谨慎些才好。莫要授人以柄。”
“多谢元直兄提醒。”你拱手谢过,语气诚恳,“或许……是我近来风头太盛,引人注目了。看来,是该收敛些,潜心学问了。”
送走徐庶,你的脸色沉了下来。流言的出现,意味着你之前的活动确实触及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这既是警告,也可能预示着更实际的行动。
就在你思索应对之策时,陈七又带来了关于简雍的新消息。“公子,简雍先生明日将前往鹿门山拜访名士,预计午后返回。其返回路线,会经过城西那片竹林。”
城西竹林,环境清幽,路径曲折……
你沉吟着。再次“偶遇”风险不小,但袖中玉骰传来的温热悸动,似乎在鼓励你前行。你知道,谨慎是必须的,但有时,机遇也需要冒一点风险去抓住。
“准备一下,”你最终下定决心,“明日,我们去竹林走走。”
投石问路,石已投出,就看这第二面,能激起怎样的波澜。
喜欢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请大家收藏:(m.zjsw.org)神女衔玉而生,三国大佬争疯了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