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一声令下,整个兵工厂的气氛骤然一变。
生产时的狂热高温瞬间冷却,凝结成一种淬火后的冰冷杀气。
不到一刻钟,一张由几块破布拼接而成,画满歪歪扭扭等高线的军用地图,被“哗啦”一声铺在总装车间的长桌上。
李云龙、政委程悦阳、一营长张大彪,还有几个闻讯赶来的主力连长,脑袋全都凑了过来。
那架势,活像一群饿狼在分配即将到手的猎物。
“团长,您看这儿。”
张大彪蒲扇般的大手,在地图上一个红圈上重重一点。
“杨村据点!”
“鬼子一个小队,加一个伪军排,炮楼、歪把子机枪都齐活。”
“前两个月,二营的弟兄想拔了它,啃了一嘴血,撂下七八个弟兄都没拿下。”
李云龙摸着下巴上冒出的胡茬,摇了摇头。
“不行,太近。”
“咱们这边一开打,动静闹大了,县城里的鬼子一个钟头就能增援过来。”
“咱们是试家伙,不是跟鬼子主力决战。”
“得找个肉肥、骨头硬,还没人能立马过来帮忙的倒霉蛋。”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游弋,透着饿狼般的凶光。
“这儿怎么样?”
三连长指着地图上另一个点。
“李家坡!”
“就一个班的鬼子,一个炮楼,跟个孤魂野鬼似的杵在那儿,离最近的据点都有三十里地。”
“咱们摸过去,一个冲锋就能拿下来。”
“放屁!”
李云龙眼睛一瞪。
“一个班的鬼子,够咱们这三百颗‘铁葫芦’塞牙缝吗?”
“老子要试的,是这玩意儿啃硬骨头的能力!你找块豆腐来,能试出刀快不快?”
众人七嘴八舌,吵吵嚷嚷,谁也说服不了谁。
周墨始终安静地站在一旁。
他不懂具体的战斗部署,但他有他的“科学”视角。
“团长。”
他一开口,所有争吵戛然而止,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钉在他身上。
周墨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感。
“在选择目标之前,我需要几个关键的物理参数。”
“物理参数?”
李云龙愣住了,他扭头看向政委程悦阳,一脸的莫名其妙。
“老程,啥叫物理参数?是鬼子的新番号吗?”
程悦阳也是一头雾水,只能尴尬地摇摇头。
李云龙挠了挠头,大手一挥。
“你小子别跟老子拽洋词儿,说人话!”
“第一,目标的工事结构,是青砖水泥,还是外面包砖、里面夯土?墙体的大概厚度是多少?”
“第二,机枪火力点,是敞开的,还是带顶盖的封闭式射击孔?射击孔的长和宽,大概是多少?这决定了我们的手榴弹能不能被精准地扔进去。”
“第三,据点外围的防御体系。铁丝网的规格,壕沟的深度和宽度,这些都直接影响我方投弹手的安全距离和投掷窗口。”
周墨一连串的问题,让整个房间陷入了死寂。
一群带兵打仗的职业军人,全被问傻了。
他们打仗,考虑的是兵力、火力、地形、冲锋路线。
谁他娘的会去琢磨鬼子炮楼的墙是用砖砌的还是用土夯的?
机枪眼是方的还是圆的?
可现在被周墨这么一问,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打仗,好像还停留在“两眼一抹黑,凭感觉冲”的原始阶段。
李云龙更是眼珠子都亮了。
他看周墨的眼神,再次变了。
这小子,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这思路,这角度,跟他们这些泥腿子出身的丘八,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好小子,问到点子上了!”
李云龙一拍大腿,兴奋地吼道。
“张大彪,你跟鬼子打的仗最多,你来说!”
张大彪挠了挠后脑勺,脸上写满费解,但还是努力回忆着。
“回团长,鬼子的炮楼,有几种。”
“县城边上的,都是青砖水泥,硬得很。”
“乡下据点的,大部分是外面包一层砖,里头是夯土,也有纯土的。”
“至于机枪口,有的是敞开的,有的就留个射击孔,跟个乌龟壳似的,针扎不进。”
周墨听完,心里有了数。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最后,停在一个被所有人忽略的地方。
那是一个位于群山之间,扼守着一条重要运输线的山口。
地图上,那里用鲜红的朱笔,画着一个狰狞的骷髅头,旁边是三个杀气腾腾的大字——黑风寨。
“这里,是什么地方?”周墨问。
“黑风寨!”
李云龙一看到这三个字,脸上的兴奋就瞬间褪去,变得阴沉,眼神里闪过一抹刻骨的狠厉。
“那不是个正经据点,是鬼子一个工兵小队,带着一个排的伪军,在那儿修的一个石头碉堡!”
“那地方邪乎得很,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条小路能上去。”
“碉堡修在山口最窄的地方,一挺九二式重机枪,两挺歪把子,就把路给封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战:你管这叫军械维修厂?请大家收藏:(m.zjsw.org)抗战:你管这叫军械维修厂?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