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点着,试试不就知道了?”
周墨看着李云龙那副既渴望又怀疑的复杂表情,淡淡一笑。
他知道,对于李云龙这种信奉“眼见为实”的实用主义者来说,再多的科学原理解释,都比不上一次实弹测试来得直接。
“走,去靶场!”
李云龙一听这话,立马来了精神,他把那颗宝贝似的“玻璃弹”,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吼了一嗓子,带着大部队就浩浩荡荡地往后山靶场开去。
后山靶场,早就被王大锤的工兵团,重新修整过。
靶场的正中央,矗立着一个特殊的靶子。
那不是普通的土堆或木板。
而是两块从鬼子被击毁的装甲车上,拆下来的,最厚实的钢板!
每一块,都有近三公分厚,上面还残留着弹孔和战斗的痕迹。
这两块钢板,没有紧挨着,而是中间隔了大概半米左右的距离,被牢牢地固定在两个巨大的木架上。
“周老弟,你这是干啥?”
李云龙看着这个奇怪的靶子,满脸不解。
“干嘛不把两块钢板并一块儿?这样不是更厚,更结实吗?”
“团长,这是‘模拟间隔装甲’。”周墨解释道。
“现在很多坦克的装甲,都不是单层的。它们中间有空隙,就是为了提前引爆破甲弹,让金属射流在飞到主装甲之前,就先发散掉,威力大减。”
“咱们要打,就打最硬的靶子!如果能把这两块都给穿了,那打鬼子那些单层装甲的‘薄皮罐头’,就跟玩儿一样!”
李云龙听得一愣一愣的,他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道道。
“那……这玩意儿,咋用?”
李云龙从怀里掏出那颗“玻璃弹”,比划了一下。
“还是跟手榴弹一样,拉了环扔出去?”
“扔不了。”周墨摇了摇头。
“它太重,而且必须弹头笔直地撞上目标,才能形成最完美的射流。扔出去,翻着跟头,就没用了。”
说着,周墨从旁边一个木箱里,拿出一件新东西。
那是一根半米多长的,滑膛的钢管,钢管的尾部,焊接着一个可以直接套在步枪枪口上的卡座。
“枪榴弹发射器。”周墨拍了拍这根简陋的钢管。
“咱们的‘玻璃弹’,就是从这里面打出去的。”
他拿起一颗“玻璃弹”,它的尾部,还连着一个用薄铁皮做的,十字形的尾翼。
周墨将弹体,从发射器的前端口,缓缓地塞了进去。
“用空包弹发射。子弹击发时产生的火药燃气,会推动弹体飞出去。尾翼能保证它在空中,飞得又直又稳。”
“我操!还能这么玩儿?”
李云龙的眼睛,再次亮了。
这不就等于,让每个步枪手,都他娘的有了一门可以单兵携带的“小炮”吗?
“谁来打这一炮?”
李云龙环视四周,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着。
“我来!”一营长张大彪第一个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请战。
“不行!”周墨和李云龙几乎是同时开口,异口同声地拒绝了。
开玩笑,这可是兵工厂的第一次破甲弹实弹测试,万一出点什么意外,损失一个主力营长,那代价也太大了。
“让王根生来!”李云龙最后拍板。
王根生,是全团枪法最好的老兵之一,也是上次黑风寨攻坚战中,带领投弹组,打出完美“凌空爆炸”的英雄。
他技术好,心理素质更过硬。
“是!”
王根生从队列里走了出来,眼神沉稳而坚定。
他从周墨手里,接过那支加装了发射器的三八大盖,又接过那颗沉甸甸的“玻璃弹”,动作熟练地装填,上膛。
“目标,正前方,钢板靶,距离五十米。”
“所有人员,进入掩体!”
周墨一声令下,李云龙、葛老铁等人,全都麻溜地躲进了靶场后方,那个用最厚的水泥和钢筋浇筑的,坚固无比的观察哨里。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通过观察哨的射击孔,死死地盯着五十米外,那个即将决定命运的靶子。
靶场上,只剩下王根生一个人。
他按照标准的射击姿-势,将步枪的枪托,稳稳地抵在肩窝里,枪口,直指着远处那两块黑色的钢板。
山谷里,风停了。
空气,仿佛凝固了。
王根生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扣动了扳机。
没有子弹射出时的清脆枪响。
只有一声沉闷的“砰”!
那是空包弹被击发的声音。
一股白色的烟雾,从枪口喷出。
紧接着,那颗黑色的,带着玻璃弹头的“怪胎”,在火药燃气的推动下,发出一声“咻”的轻响,拖着它的十字尾翼,划出一道笔直的。
几乎没有任何弧度的弹道,闪电般地,扑向了五十米外的目标!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下一秒!
弹头,精准地,命中了第一块钢板的正中心!
然而,预想中惊天动地的爆炸,并没有发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你管这叫军械维修厂?请大家收藏:(m.zjsw.org)抗战:你管这叫军械维修厂?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