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啥脊梁?”李云龙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那两台并排而立、如同钢铁兄弟般的“铁祖宗”。
想的都是用它们造出成千上万的“钻天猴”和迫击炮。
他恨不得兵工厂从现在开始,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造炮弹就是造炮弹。
“步枪。”
周墨吐出两个字,平静,却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李云龙的火头上。
“步枪?”
李云龙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脸上的狂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错愕与不解的表情。
“周老弟,你没搞错吧?咱们现在放着能炸铁王八的‘钻天猴’不造,放着能把炮弹扔到两公里外的迫击炮不弄,去搞那玩意儿?”
他伸出粗大的手指,指了指墙角一支保养得油光锃亮、却依旧难掩老旧的缴获品——
三八大盖,语气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不屑。
“这玩意儿,咱们仓库里多的是!汉阳造,中正式,三八大盖,万国造!“
”要多少有多少!虽然旧了点,但擦擦油,照样能打鬼子!”
“咱们现在缺的,是能啃硬骨头的重家伙!不是这烧火棍!”
李云龙的话,代表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就连葛老铁和钱老木匠,都露出了不解的神情。
在他们看来,厂长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团长,你觉得,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周墨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问了一个问题。
“那还用问?当然是炮!是重机枪!”
李云龙想也不想就回答。
“是能压得住鬼子,能让弟兄们少流血的家伙!”
“不对。”周墨摇了摇头。
“一支军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士兵。而陪伴士兵时间最长,在战场上最可靠的伙伴,就是他手里的那支步枪。”
周墨走到那支三八大盖前,将它拿了起来,动作熟练地拉了一下枪栓,发出“咔哒”一声清脆的声响。
“三八大盖,是好枪。精度高,射程远,结实耐用。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周墨看向李云龙。
“团长,你手下的兵,有多少人能熟练地分解、保养、并排除这支枪的常见故障?”
李云龙被问住了,他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他手下的兵,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识一个。
能把枪打响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保养?
坏了,都是直接送到修理厂。
“而且,”周墨继续说道。
“这支枪的枪栓,能跟另一支三八大盖的枪栓,完美互换吗?”
“这……”李云龙更说不出话来了。
别说不同枪的枪栓了,有时候同一支枪,拆下来再装回去,都可能出问题。
这就是手工作坊的弊病,每一件武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所以,这就是问题所在。”周墨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
“我们的士兵,不懂他们的武器。我们的武器,也无法做到标准化。一支枪坏了,就是一根废铁。一个零件坏了,整支枪都得报废。”
“战场上,瞬息万变。一支突然卡壳的步枪,就要了一个战士的命!”
“我要造的,不是一支比三八大盖更准,或者威力更大的枪。”
周墨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要造的,是一支,结构简单到,任何一个不识字的士兵,都能在半个小时内学会分解和组装的枪!”
“是一支,所有零件,包括枪管、枪栓、扳机,都可以完全互换的枪!这支枪的枪栓,可以装到另一支枪上,拿起来就能打!”
“是一支,生产成本低到,我们可以用钢铁洪流,将它武装到每一个民兵,每一个老百姓手里的枪!”
“我要的,不是一件武器。而是一套,可以被无限复制的,标准化的,工业体系!”
“这,才是一支现代化军队,真正的‘脊梁’!”
周墨的这番话,如同黄钟大吕,震得在场的所有人,脑子里嗡嗡作响。
李云龙呆呆地看着周墨,他第一次发现,自己和这个年轻人的差距,不仅仅是在技术上。
更是在思想上,在格局上!
他想的是怎么打赢下一场战斗,而周墨想的,是怎么打赢整场战争!
“零件……完全互换……”
葛老铁喃喃自语,他想起了周墨刚来兵工厂时,就提过的“标准化”三个字。
那时候,他还不懂。
现在,他好像有点明白了。
“厂长……这……这能做到吗?”葛老铁的声音都在发颤。
他打了一辈子铁,修了一辈子枪。
他太清楚,想让两个铁疙瘩做到严丝合缝,有多难。
更别说,是成千上万个零件,都一模一样了。
“能。”
周墨的回答,只有一个字。
他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从一堆图纸里,拿出了一张他熬了好几个通宵才画好的,全新步枪的总装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战:你管这叫军械维修厂?请大家收藏:(m.zjsw.org)抗战:你管这叫军械维修厂?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