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的清晨,总是被第一缕阳光和雪山的轮廓唤醒。
丁元英早早地起了床,推开客栈的木窗,一股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淡淡的花香涌了进来。远处的玉龙雪山,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在晨光中显得圣洁而庄严。
他走到院子里,打了一套缓慢的太极。动作行云流水,呼吸吐纳之间,仿佛与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这几年的游历,让他的心境愈发平和,举手投足间,更添了几分仙风道骨的韵味。
回到房间,他打开电脑,屏幕上依旧是那封来自柏林老教授的邮件。邮件里详细转达了欧阳雪和肖亚文的心意——希望他能回去,为格律诗文化基金的未来掌舵,续写那个未完成的“神话”……
丁元英静静地看着邮件,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很久,却迟迟没有落下。
他想起了欧阳雪。那个曾经在维纳斯酒店里,因为他的一首《自嘲》而面露尴尬,却又在他离开后,独自撑起格律诗的女人。她的执着和坚韧,他看在眼里……
他也想起了肖亚文。那个从最初的助理,一步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格律诗骨干的女人。她的聪慧和沉稳,他也心知肚明。
还有韩楚风。他最好的朋友,总是在他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给予支持。这次能通过老教授联系上他,想必也是韩楚风的安排。
他们都希望他回去。为了格律诗,为了那个“神话”,或许,也为了那份未了的情谊。
丁元英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键盘,屏幕的光映在他平静的脸上。他知道,如果他回去,凭借他的智慧和影响力,一定能让格律诗更上一层楼,让那个“神话”更加璀璨。
但他不能……
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为了给小丹一份礼物而精心布局的丁元英了。格律诗的神话,在欧阳雪和肖亚文的手中,已经绽放出了新的光芒。她们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章法,她们已经不需要他这个“引路人”了……
他的“道”,不在格律诗的董事会里,而在这天地之间,在他不断前行的脚步中。
丁元英深吸一口气,终于开始敲击键盘,写下了一封简短的回信。他没有答应回去,也没有拒绝。他只是在信中表达了对欧阳雪和肖亚文的感谢,肯定了她们这些年来的努力和成就。他告诉她们,格律诗的未来,掌握在她们自己手中,她们的选择,就是最好的方向……
至于文化基金的规划,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案,只是附上了一段关于“文化属性与创新”的简短思考,算是给她们的一点启发。
写完信,他没有立刻发送,而是再次通读了一遍。信中的每一句话,都平静而客观,不带任何个人情感,仿佛只是在对一个无关紧要的项目发表意见。
他知道,这封信发出去,欧阳雪和肖亚文或许会失望,但这是他能给出的,最真诚也最负责的回答。
点击发送……
邮件消失在网络的洪流中,丁元英关掉电脑,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走到窗边,再次望向远处的玉龙雪山。阳光已经升得很高,雪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的“遥远的归途”,还在继续。他不知道下一站会去哪里,但他知道,他会带着对小丹的思念,带着对“道”的领悟,一直走下去……
与此同时,在北京正天集团的办公室里,韩楚风收到了老教授转发来的丁元英的回信……
他看完信,脸上露出了一丝了然的微笑。他早就知道,丁元英是不会轻易回来的。
肖亚文也在一旁,紧张地等待着消息。看到韩楚风的表情,她心中一沉,连忙问道:“韩总,丁总他……怎么说……?”
韩楚风将电脑屏幕转向肖亚文:“你自己看吧……。”
肖亚文凑近屏幕,仔细地读着丁元英的回信。越读,她的心情越失落。信中没有承诺,没有归期,只有淡淡的鼓励和一段关于文化的思考。
“他还是不愿意回来吗……?”肖亚文的声音有些低沉。
“他有他自己的路……。”韩楚风叹了口气,“我们不能强求。不过,他虽然没有回来,但还是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你看这段关于‘文化属性与创新’的思考,很有深度,或许能给基金的规划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肖亚文点了点头,却提不起精神。她知道韩楚风说得对,但她还是为欧阳雪感到难过,也为自己没能帮上忙而感到失落。
“我会把信的内容转告给欧阳的。”肖亚文轻声说道。
“嗯……。”韩楚风点了点头,看着肖亚文失落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忍,“亚文,别太自责。我们已经尽力了。丁元英虽然不在,但格律诗的根基还在,你们的能力也在。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格律诗和文化基金办得越来越好……。”
肖亚文抬起头,看着韩楚风鼓励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点了点头:“谢谢您,韩总。我知道了……。”
离开韩楚风的办公室,肖亚文站在正天集团的楼下,看着北京繁忙的街道,心情复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尘观棋者请大家收藏:(m.zjsw.org)红尘观棋者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