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服装店”的开业,像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这条以国营店铺为主的街道上漾开了涟漪。
最初几天,店里的人流算不上摩肩接踵,但始终不断。好奇的、观望的、真正想买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固定的店面带来了地摊无法比拟的信誉感和安全感,林凡热情周到又不失分寸的服务,陈远沉稳可靠的护卫,以及王淑芬过硬的手艺带来的良好版型和做工,都成了“新风”的口碑。
开业第三天下午,一个穿着纺织厂工装、烫着时髦卷发的年轻女工在店里徘徊了很久,试穿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裤子,最终还是犹豫不决。
“同志,我穿这个红色的,会不会太扎眼了?厂里老师傅该说我了。”她对着镜子左看右看,既喜欢又有些顾虑。
林凡没有一味鼓吹,而是微笑着说:“姐,上班的时候可能不太方便,但休息日、看电影、逛公园的时候穿,肯定精神!你看这颜色多正,衬得你皮肤都白了。要不你先拿这条蓝色的,稳重一点,平时也能穿。”
女工觉得有理,最终买下了那条蓝色的裤子,满意地走了。这种站在顾客角度考虑问题的销售方式,让很多人生出了好感。
口碑渐渐传开。“新风”的裤子样式新、版型好、老板实在,这些评价在城西的年轻人中间悄悄流传。生意一天比一天稳定,每天的营业额都能维持在二三十块钱左右,利润可观。林凡终于不用再为每天的饭钱和明天的布料钱提心吊胆了。
小店步入正轨,林凡却没有丝毫松懈。他深知,满足于现状就是倒退的开始。踩蹬裤的热潮能持续多久?模仿者很快就会出现,价格战不可避免。他必须思考下一步。
这天晚上打烊后,林凡没有立刻回家,而是留在店里,就着昏黄的灯光,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写画画。他在规划未来:是继续深耕裤子,增加更多款式,比如尝试做现在刚开始流行的牛仔裤?还是开拓上衣市场,比如做那种印着图案的“文化衫”?亦或是,利用这个据点,尝试接触更多种类的商品?
“林凡兄弟,还不回去?”陈远锁好门,走进来问道。他的伤已经好利索了,整个人精神焕发。
“马上就走。陈大哥,坐,我正好有事跟你商量。”林凡收起本子,给陈远倒了杯水。
“商量啥?你尽管说。”陈远在简易的木板钉成的“凳子”上坐下。
“咱们的店现在算是站稳脚跟了。”林凡看着窗外对面已经熄灯的“悦耳音响室”,缓缓说道,“但只卖裤子,太单一了。我在想,能不能增加点别的。比如,进点时髦的衬衫、裙子,或者...像对面那样,进点磁带?”
陈远顺着林凡的目光看去,想了想:“进别的货,本钱可就大了。而且咱也不懂行啊。磁带那玩意儿,水更深,好的坏的音质差远了。”
林凡点点头:“是啊,所以不能蛮干。得找懂行的人。”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对面的音响店上。苏晚晴的哥哥苏明,就是个现成的人选。但贸然提出合作,太过唐突。
“对了,林凡兄弟,”陈远忽然压低声音,“我这两天在附近转悠,听到点风声。黄三那伙人,好像被派出所盯上了,最近消停了不少。但有人说,看到他们在火车站那边晃荡,可能又在琢磨什么坏事儿。咱们还是得小心点。”
林凡眼神一凝。黄三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虽然暂时远离,但威胁仍在。这更坚定了他要尽快强大起来的决心。不仅要赚钱,还要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我知道了,谢谢陈大哥。咱们自己小心,店里晚上值夜的事,还得你多费心。”林凡说道。他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该给陈远一点点股份,或者提高他的分成比例,将这位可靠的伙伴更紧密地捆绑在自的战车上。
两人又聊了几句,便锁好店门各自回家。秋夜的风已经带了明显的凉意,但林凡心里却一片火热。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才是创业的常态。
第二天是周末,生意格外好。一上午就卖出去七八条裤子,林凡和陈远忙得脚不沾地。中午时分,店里暂时清静下来,林凡正准备去吃午饭,店门再次被推开。
这次进来的,依然是苏晚晴。她今天换了条格子裙,外面套了件米色开衫,显得更加文静秀气。她手里还拿着一个饭盒。
“林老板,生意兴隆啊。”苏晚晴笑着打招呼,语气比上次熟稔了些。她将饭盒放在柜台上,“我哥让我给你送点吃的,说是新店开业,聊表心意。”
林凡有些受宠若惊,连忙道谢:“苏大哥太客气了!这怎么好意思?”他注意到饭盒是双层的,显然是精心准备的。
“没什么,邻里邻居的,应该的。”苏晚晴摆摆手,目光在店里扫了一圈,看到货架上明显稀疏了一些的裤子,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看来生意确实不错。”
“托大家的福,还过得去。”林凡谦虚道,心里却快速转动着。苏明让苏晚晴送饭,这显然是一种善意的信号。或许,这是一个拉近关系的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