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秋意渐浓,早晚已带上了明显的凉意。
乔家名下的各项产业在经过初期的开拓与小幅波动后,已步入平稳运行的轨道。
“济安堂”口碑深入人心,“沁芳居”成了文人雅士与官家女眷偏好的去处,而“云裳阁”更是稳稳地在高端定制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锦绣坊之流的暗中诋毁,在绝对的质量与口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府中库房内,新收上来的各店营收账册厚厚一摞,乔兰心带着素云核算清楚,盈余可观。
乔兰菁翻看着账册,心中却并未满足于此。
她的目光,已越过京城的繁华,投向了更遥远的西北。
书房内,炭盆早早生了起来,驱散着秋寒。
乔兰菁坐在书案后,面前铺着一张粗略的大晟疆域图,她的指尖正点在西北的方位。
“小姐还在想羊毛的事?”紫电添了块银炭,轻声问道。
“嗯。”乔兰菁应了一声,眉头微蹙,“算算日子,山毅哥收到信已有半月余,不知江南那边尝试得如何了。”
她记得过西北之地盛产绵羊,其毛绒厚密柔软。
只是当地人多用以制毡,粗糙厚重。
她想起前世柔软保暖的羊毛衫,便心生一念,写信给在江南负责家族工坊的乔山毅,询问能否设法收购一些西北的上好原毛,尝试将其纺成更细、更软的毛线,再织成衣物。
若真能成,不仅是又一桩好生意,更能为寒冬增添一份暖意。
京城冬日苦寒,即便富贵人家依靠炭火皮裘,也难免有不便之时。
若能有一种既轻便又保暖,价格还比皮裘低廉许多的衣物,其市场前景可想而知。
正思忖间,门外传来石砚的声音:“四小姐,江南有信到,是大少爷寄来的。”
乔兰菁精神一振:“快拿进来!”
她接过信,迫不及待地拆开。乔山毅在信中详细写道,接到她的信后,他立刻派人前往西北几个盛产优质绵羊的州府,高价收购了一批最上等的原毛,并重金寻访了几位曾尝试过纺毛、却苦于无法去除羊毛中油脂和杂质的老师傅。
“幸不辱命,”乔山毅笔迹透着兴奋,“依四妹所言,以碱水反复浸泡搓洗,辅以特殊配方之皂角液,竟真能将那羊毛洗得洁白蓬松,油脂尽去!随后寻了手艺最好的纺工,调整纺机,日夜试验,终得细软绵长之毛线!其质虽暂不及江南丝棉顺滑,然蓬松柔软,触手生温!”
信中还附了一小绺样品。
乔兰菁捻起那绺乳白色的毛线,果然柔软异常,弹性十足,与她前世所见羊毛线一般无二!
“山毅哥已试着让人用这毛线织成了几件小衣与护膝,言道保暖效果极佳,远胜寻常棉麻,穿着亦轻便无负担。已加派人手往西北收购原毛,并在江南扩建工坊,专司此事。”
乔兰菁看完信,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山毅哥做事,果然稳妥迅捷。”
紫电也好奇地摸了摸那毛线,惊讶道:“竟如此柔软?若真能织成衣衫,冬日里岂非暖和许多?”
“正是此理。”乔兰菁心中已有规划,“此事需尽快在京中铺开。可先于‘云裳阁’内辟出一区,专售羊毛织物。
主打保暖、轻便、舒适。目标客群,不仅是畏寒的夫人小姐,还可面向需时常外出、或是家中炭火不足的普通官吏及读书人。”
她立刻铺纸研墨,开始撰写新的计划。
首先,需让乔山毅将第一批成品,包括毛线、织针以及一些织好的样品如毛衣、毛袜、围巾等,尽快运抵京城。
其次,要在京城招募或培训一批会针织的妇人,既可统一生产,也可售卖毛线和图样,让客人自行编织,又是一条路子。
再者,需为这新产品起个响亮又贴切的名字……
“便叫‘暖绒阁’吧,暂附于‘云裳阁’之下。”乔兰菁提笔写下名字,思路愈发清晰。
这羊毛生意,若能做好,其覆盖面将远超“云裳阁”的高端定制,或可成为“玖行”又一个利润丰厚的支柱。
她将写好的计划封好,让紫电即刻安排人手送往江南。
窗外,秋风卷着落叶,已有几分凛冽之意。
但乔兰菁心中却是一片火热,仿佛已经看到,由这柔软羊毛编织而成的暖意,即将驱散京城的寒冬,也为“玖行”的版图,再添上一块重要的拼图。
喜欢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