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来的是一对兄弟,王木和王林,自称是木匠。
“会做什么?”吏员问。
“桌子、椅子、门窗都会打!”哥哥王木赶紧说。
“造过船吗?或者相关的物件?”世信追问。
兄弟俩对视一眼,摇了摇头。
弟弟王林怯生生地补充:“但…但我们学得快!军爷给个样子,我们肯定能做出来!”
世信看了看他们布满伤痕却稳定的手,对吏员道:“收下,编入木工组,先从处理船板料开始。”
陆陆续续,又有一些伐木工和普通木工前来应征。
待遇的诱惑是实实在在的,一碗实实在在的干饭下肚,所有的疑虑和恐惧似乎都暂时被压了下去。
然而,懂船只制造的大匠,却一个未见。世信和小石心中不免有些焦急。
就在招工进行到第三天下午,眼看日头偏西,一个身影出现在了登记处前。
来人约莫五十多岁,头发花白,衣衫褴褛,但洗得发白,背着一个打着补丁的旧工具箱,腰杆却挺得笔直。
他身后还跟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年轻妇人,抱着一个同样瘦小的孩子。
老者走到桌前,目光平静地看着世信和小石,声音沙哑却清晰:“老朽冯默,潭州人士,祖辈三代,皆在官营造船坊为匠。
听闻将军此处招船匠,特来应征。”
潭州官营船坊! 世信和小石心中同时一震!那可是以前朝廷重要的战船建造基地之一!
“冯师傅请坐!”世信立刻起身,亲自搬过一张凳子,态度极为恭敬,“不知冯师傅擅长何类船只?可能主持建造?”
冯默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打开随身的工具箱,里面是各种特制的刨、凿、尺、规,虽然旧,却保养得极好,油光锃亮。
他取出一把造型奇特的弯刨,摩挲着光滑的木柄,缓缓道:“老朽年轻时,参与过四百料战座船、以及各种漕船、巡船的建造。从选料、放样、龙骨铺设、船板拼接、到桅帆索具,都略知一二。”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世信,眼神锐利:“却不知,将军欲造何等大船?目的何在?若只是寻常渡船、货船,老朽或许还能应付。若志在……楼船斗舰,恕老朽直言,非一日之功,亦非寻常物力所能及,更需精通水战之将校配合操练。”
这话问到了关键!也显示了冯默绝非普通匠人,其眼光和见识,远超同侪。
世信与小石对视一眼,知道遇到了真正的人才,也无需隐瞒。
世信沉声道:“不瞒冯师傅,我等志不在小。
初始或只能造些哨船、运输船,但最终目标,确是要组建一支能纵横江河、护卫粮道、乃至……克敌制胜的水师!楼船斗舰,正是未来所期!不知冯师傅,可愿助我?”
冯默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久违的光彩,那是一种看到毕生所学仍有施展之地的激动。他看了看身后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儿媳和孙儿,又看了看世信眼中毫不作伪的诚意与雄心,深吸一口气,郑重拱手:
“蒙将军不弃,老朽……愿效犬马之劳!只求将军,能让我这苦命的儿媳和孙儿,有条活路。”
“冯师傅放心!”世信上前一步,扶住老者,“您乃国之瑰宝!您的家眷,便是我们的亲人,定当妥善安置!从今日起,冯师傅便是我这船坞的总监造!一切造船事宜,由您统筹!”
他立刻吩咐:“快!给冯师傅及其家眷安排最好的住处,立刻准备饭食!”
看着冯默祖孙三人被恭敬地请下去,吃上热乎饭菜,世信和小石都长长舒了一口气。
有了冯默这样的大匠主持,这建造水师的宏伟蓝图,才算真正有了实现的可能。
随着冯默的加入,以及“两顿饭管饱”的口碑持续发酵,前来应征的工匠越来越多。
不仅有木工、伐木工,连熬制桐油、制作麻绳、打制铁质船钉的匠人也闻讯而来。
临河的这片区域,迅速变得热闹起来。
在冯默的指点下,地势被重新规划:靠近河水便于下水的地方被清理出来,作为未来的船台;地势较高处搭建起存放木料的棚厂和工匠居住的工棚;专门的锯木场、铁匠铺、桐油坊也陆续建立。
号子声、伐木声、锯木声、锤打声,取代了以往的寂静。
巨大的原木从附近山林被采伐下来,由赵大锤这样的伐木工和大量招募的民夫拖运到河边。王木、王林这样的木匠,在冯默和其他有经验匠人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根据木材纹理处理船板,如何用特制的工具刨出合适的弧度。
冯默更是亲自动手,带着几个挑出来的灵巧学徒,开始在平整过的沙地上进行放样——用石灰等物画出未来第一艘试验性船只(计划是一艘中型漕运改造船)的1:1平面图。每一个弧度,每一个接缝的位置,他都要求得分毫不差。
世信和小石几乎每日都会来此巡视,看着原本荒芜的河滩,在短短时间内初具规模,看着那些原本面黄肌瘦的工匠们,脸上渐渐有了血色和干劲,心中充满了期待。
喜欢穿越到古代当农民?请大家收藏:(m.zjsw.org)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