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李振邦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那块油纸包,里面果然是一块在这个年代极其稀罕、堪称奢侈品的巧克力,虽然因天气寒冷有些发白,但浓郁的香气已然透出。他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苦涩中带着醇厚的甜香瞬间弥漫开来,这陌生的味道,仿佛也带来了写信人那份跨越空间、含蓄而真挚的关怀。
“三七粉”、“巧克力”,这些细微之处的惦记,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更打动人心。李振邦反复读着信,指尖摩挲着信纸,仿佛能感受到落笔时的温度。他铺开信纸,认真地写回信,汇报伤情的恢复,感谢她的药方和巧克力,也谨慎地分享一些派出所的日常琐事和读书心得,字斟句酌,既想表达感激,又恐过于唐突。
除了这些情感上的涟漪,日常工作的浸润同样不可或缺。
虽然不能外出巡逻,但李振邦并未闲着。他主动接过了所里大部分的文字工作:整理户籍变动资料,撰写工作总结,学习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和政策精神。张所长有时会把一些棘手的纠纷卷宗拿给他看,让他试着分析矛盾焦点,提出调解思路。李振邦利用其逻辑分析能力,往往能跳出常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让张所长啧啧称奇。
他也成了所里的“文化教员”。王铁柱等几个年轻同志识字不多,李振邦便利用休息时间,教他们认字、写字,甚至讲解一些简单的法律常识和地理知识。小小的派出所里,时常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和热烈的讨论声,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傍晚,是李振邦最享受的时光。他会搬着藤椅坐到院子门口,看着弄堂里炊烟袅袅,听着各家各户锅碗瓢盆的声响和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叫喊声。孩子们放学路过,会好奇地围过来,叫他“李叔叔”,问他头上的疤还疼不疼,听他讲抓坏人的故事(当然是经过美化的版本)。老人们则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和他聊聊家常,说说里弄里的新鲜事。
这种深入市井肌理的日常生活,缓慢而真切地治愈着他身体的创伤,也让他对“人民警察”这个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根,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烟火气里,在这朴实无华的人情往来中,越扎越深。
阳光一天比一天暖和,槐树枝头开始冒出嫩绿的芽苞。李振邦后背的疼痛逐渐减轻,已经可以慢慢行走更远的距离。他知道,完全归队的日子不远了。关于“老爷”案的后续消息也断断续续传来,分局的收网行动似乎进展顺利,但细节属于机密,他无从得知。
平静的生活之下,潜流仍在涌动。但此刻,李振邦沐浴在1951年初春的暖阳下,感受着来自各方的温暖情谊,内心充满了安宁与力量。他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休养时光,也期待着伤愈之后,以更饱满的状态,重新投入到守护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斗争中去。而那些悄然滋生的情感幼苗,也在这温暖的春光里,静待着属于自己的花期。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沪上警事:1950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