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让李振邦在普通市民中的声望进一步提升。以前大家觉得公安是抓坏人的,现在发现,这位李警官还能帮大家解决排队买粮的烦心事!这种来自基层民众的、朴素的认可和感激,让李振邦深深体会到“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真谛和力量。
与此同时,他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点滴努力,也开始显现出微弱的曙光。郊区合作社的那位老农,在秋收时,果然将标记的那几株“乌米”玉米棒子单独精心收藏了起来。虽然数量很少,但老农看着那几穗颗粒饱满、明显优于普通的玉米棒子,脸上笑开了花,对李振邦说的“选种”更加信服了。他拍着胸脯保证,明年一定要用这些种子单独种上一分地,好好照看。
李振邦自己试验田里的收获也给了他信心。适度放宽株距的玉米,虽然总株数少,但平均单穗重量和颗粒饱满度,确实优于过度密植的对照组。他将收获的玉米棒子分别称重、记录,虽然数据样本很小,但趋势是明显的。他将这些实物和数据都小心保存起来,作为未来可能进行更正规试验的参考和说服他人的依据。
他将这些在粮食管理和农业试验方面的点滴进展,都写信告诉了林淑娴。他没有夸大其词,只是平实地记录过程和结果,分享那份看到微小改进带来的喜悦。他知道,远在上海的她,一定能理解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林淑娴的回信依旧及时而温暖。她为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感到高兴,并分享了上海在里弄卫生改善、工人业余学校开办等方面的一些做法,虽然地域不同,但那种服务群众、建设国家的精神是相通的。她信末写道:“见你于北国脚踏实地,播撒希望之种,深耕为民之土,吾心甚慰,亦感振奋。吾辈青年,正当如此,于平凡处见精神,于细微处建功劳。”
读着这样的文字,李振邦感觉自己和这个时代,和远方的知己,以及脚下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联结得更加紧密了。他的根,正在这片新生的土地上,越扎越深;他播下的那些关于科学方法、有效管理和人文关怀的种子,正在悄然发芽。
当然,他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公安战士的职责。敌特案件的调查虽然缓慢,但从未停止。他巧妙地将在群众中建立的信任和广泛接触,转化为信息收集的优势。一些看似与案件无关的市井闲谈、工厂动态,经过他的分析提炼,有时也能为判断敌特活动的大致范围和可能手法提供侧面的参考。他就像一张投入水下的细网,耐心而持续地感知着水流的每一丝异常波动。
秋去冬来,北风渐起。城市换上了冬装,工厂的烟囱在灰蒙蒙的天空下依然顽强地吐着白烟,田野进入了休耕期,积蓄着来年的力量。李振邦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外面飘落的雪花,内心却充满了温暖的笃定。他知道,前路依然充满挑战,无论是隐藏的敌人,还是建设和改善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但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那就是作为一名扎根于人民、服务于时代的党员和公安战士,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推动社会向着更美好、更文明的方向,一寸一寸地前进。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沪上警事:1950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