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这些纠纷,需要极大的耐心。李振邦发现,很多时候矛盾并不深,只是因为年关压力大,物资紧张,人们的情绪容易失控。他尽量站在双方的角度去理解,讲道理,也讲人情,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一次,两户邻居因为共用厨房里一块腊肉的归属吵得不可开交,都说是自己家的。李振邦没有简单判断,而是仔细询问了他们买肉的时间、部位特征,最后根据其中一户人家孩子无意中说出的话,判断出肉是另一户的。他并没有指责那户试图冒认的人家,只是说:“快过年了,大家都想有点荤腥,理解。但邻里之间,诚信更重要。今年困难,互相帮衬着,总能过去。”那户人家羞愧地低下了头,主动道了歉。
这些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却让李振邦更深地融入了这片街区和这里的人们。他不再是那个仅仅带来威严和纪律的公安,更是一个可以信赖、可以讲道理的“李同志”。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天空又飘起了雪花。局里食堂难得地改善了一次伙食,白菜炖肉片里能看到不少油星,每人还分到了两个白面馒头。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得格外香甜。
晚上,李振邦在办公室里整理近期走访的记录,将一些可能涉及治安隐患的点,以及像赵铁柱反映的关于刘建明的情况,都仔细标注出来。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鞭炮声,那是心急的孩子在提前感受年味。
他想起林淑娴,不知道在上海,她这个年要怎么过。他铺开信纸,想给她写信。笔尖在纸上停留了很久,却不知该写些什么。写工作的繁琐?写年关的见闻?写对未来的迷茫?最终,他只写下了简单的问候,报了声平安,并祝愿她新年安康。他将那份深沉的思念和复杂的心绪,都压在了心底。
写完信,他独自一人走到院子里。雪花静静地落在他的肩头,院子里那棵老槐树的枝桠上积了厚厚一层雪。远处,城市的灯火在雪幕中显得有些朦胧。他能听到附近居民区传来的隐约的喧闹声,孩子的嬉笑声,以及那断断续续的、代表着年节气氛的鞭炮声。
战争还在继续,敌特依然潜伏,生活依旧艰难。但这个年,人们还是在认真地准备着,用他们所能做到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期盼着和平与团圆。这种坚韧的、近乎本能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李振邦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动和力量。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感觉头脑清醒了许多。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轻松,年关的安保任务会更重,案件的调查也不能放松。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和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们一起,度过这个特殊时期的春节。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沪上警事:1950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