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票够吗?两尺布做件衣服不够,俺家还有一尺多余的布票,给您。”李振邦从手帕里抽出布票,递给她。
“不行,不行,你家安安也要做新衣服。”张阿婆连忙推辞。
“安安有旧衣服改,够穿。”李振邦把布票塞进她手里,“您拿着,张强过年得穿件新衣服,图个吉利。”
张阿婆拗不过他,只好收下,眼眶有点红:“振邦,你总是帮俺,俺都不知道咋感谢你了。”
“邻里之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李振邦笑了笑,“俺去幼儿园看看陈向阳,您先回去吧,路上慢点。”
幼儿园离街道办不远,是栋老洋房改的,院子里的积雪被扫到两边,露出干净的水泥地。孩子们正在院子里做游戏,老师带着他们唱《东方红》,歌声清脆。李振邦在门口张望,看见王师傅的儿子正拉着一个小男孩的手,想让他一起玩,那小男孩正是小石头,穿着干净的蓝布褂子,低着头,不肯动。
“李科长,你怎么来了?”幼儿园的张老师看见他,笑着迎上来。
“我来看看陈向阳,”李振邦指了指小石头,“他怎么样?适应吗?”
“挺好的,就是有点怕生,不爱说话,也不跟小朋友玩。”张老师叹了口气,“他养父母周末来接他,说他在家也这样,总是坐着发呆,问他什么也不说。”
李振邦走过去,蹲在小石头面前:“向阳,还记得叔叔吗?”
小石头抬起头,看见是他,眼睛亮了亮,小声说:“叔叔。”
“怎么不跟小朋友玩?”李振邦摸了摸他的头,“他们都想跟你做朋友呢。”
小石头低下头,手指绞在一起:“我怕他们笑话我腿不好。”
“不会的,”李振邦握住他的手,“你的腿已经好多了,能跑能跳,跟其他小朋友一样。你看,王师傅的儿子都想跟你玩呢。”
王师傅的儿子跑过来,拉住小石头的另一只手:“陈向阳,我们去玩捉迷藏吧,可好玩了。”
小石头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李振邦,又看了看王师傅的儿子,终于点了点头。两个孩子手拉手跑向院子里,小石头跑起来有点不稳,但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振邦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松了口气。张老师走过来:“还是你有办法,我们劝了他好几天,他都不肯跟小朋友玩。”
“他就是有点自卑,多鼓励鼓励就好了。”李振邦说,“以后麻烦你多照顾他点,要是他有什么事,随时跟我联系。”
“放心吧,李科长。”张老师点点头。
离开幼儿园,李振邦骑车往局里赶。路上要经过合作社,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都是来买冬储菜和年货的居民。他停下车,想看看有没有新鲜的猪肉,却看见合作社的门口围了一群人,吵吵嚷嚷的。
“怎么回事?”李振邦挤进去,看见一个老农正跟售货员争执。老农穿件打补丁的棉袄,手里拎着个布袋,脸涨得通红:“俺凭粮票买红薯,你怎么给俺这么多坏的?这都冻烂了,怎么吃?”
售货员是个年轻姑娘,有点不耐烦:“大爷,这红薯都是这样,冬天冻了难免有坏的,俺也没办法。”
“你这是糊弄人!”老农气得手发抖,“俺攒了好久的粮票,就想买点好红薯过年,你给俺这些坏的,俺怎么跟家里人交代?”
李振邦走过去,拿起老农布袋里的红薯——确实有不少冻烂了,发黑发黏,根本不能吃。“同志,”他对售货员说,“农民伯伯攒点粮票不容易,你给他换点好的,冻烂的这些,合作社应该登记上报,给居民退换。”
售货员认出他是公安局的,态度缓和了些:“李科长,不是俺不想换,实在是好红薯不多了,都被人买完了。”
“那也不能让居民买坏的。”李振邦说,“你跟合作社的王社长说,把冻烂的红薯都挑出来,登记好,年后调运新的红薯给居民补上。这位大爷的,你先从仓库里挑点好的给他。”
售货员点点头,赶紧去仓库给老农换了红薯。老农感激得不行,握着李振邦的手:“谢谢李科长,你真是为民做主的好同志!”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李振邦笑着说,“以后买东西,遇到这种情况,就去街道办反映,或者找我们公安局,我们会帮你解决。”
处理完这事,李振邦才往局里赶。到局里时,老吴正在整理民情记录,见他进来,递给他一杯热水:“振邦,刚接到报案,说闸北区的一个杂货铺,卖假烟,好几个居民买了,抽着不对劲。”
“假烟?”李振邦皱了皱眉,“具体情况呢?”
“杂货铺叫‘利民杂货铺’,老板姓刘,卖的‘大前门’是假的,烟丝是用树叶和纸浆做的,抽着呛人。”老吴递过报案记录,“报案的居民说,已经有十几个人买了假烟,都是凭烟票买的,现在大家都在杂货铺门口等着,要求老板退钱。”
“走,去看看。”李振邦拿起外套,和老吴一起往外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沪上警事:1950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