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邦走到居民中间,笑着说:“大家别急,慢慢说,我知道你们担心粮食不够吃,我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这个政策。”
他从口袋里掏出政策宣传册,是局里统一印发的,上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粮食统购统销的目的和具体办法。“大家放心,国家实行这个政策,不是要让大家饿肚子,而是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粮食。”李振邦说,“城镇居民凭粮票购买粮食,粮票的发放是按人口来的,大人每人每月三十斤,孩子根据年龄递减,绝对够吃。农民生产的粮食,国家会留下足够的口粮和种子,剩下的才收购,不会让农民饿肚子。”
“那要是粮票丢了怎么办?”一个老大娘问。
“粮票丢了可以去街道办挂失,补办新的。”李振邦说,“而且,国家会根据粮食产量和居民需求,调整粮票的发放数量,保证大家都能吃饱吃好。”
他又举了个例子:“去年秋收,我们上海的粮食产量比前年增产了一成,国家收购的粮食,一部分用来供应城市,一部分用来储备,还有一部分用来支援工业建设,只有工业发展了,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才能有更多的布料、更多的糖、更多的生活用品。”
居民们听了,疑虑渐渐消除了。“李科长,你这么一说,俺就放心了。”刚才提问的老大娘说,“俺就怕孩子不够吃,现在知道粮票是按人口发的,就不担心了。”
“是啊,只要能保证够吃,俺们就支持国家政策。”另一个居民说。
李振邦又耐心解答了几个居民的问题,直到大家都满意了,才离开街道办。回到家时,已经中午了,林淑娴和岳母已经把午饭做好了,是饺子和小米粥。“事情解决了?”林淑娴问。
“解决了,居民们都理解了。”李振邦坐下,拿起筷子,“这个政策是国家大事,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必须让大家都明白。”
下午,李振邦带着林淑娴和安安,去了孤儿院。孤儿院的孩子们正在院子里玩耍,院长见他们来,笑着迎上来:“李科长,新年快乐!孩子们都念叨你呢。”
孩子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喊着“李叔叔,新年快乐”。李振邦把带来的糖果和馒头分给孩子们,每个孩子都拿到了一份,脸上露出了笑容。
“院长,最近有没有孩子被收养?”李振邦问。
“有,上个月有两个女孩被一对工人夫妻收养了,还有一个男孩被一对教师夫妻收养了。”院长说,“现在孤儿院还有十五个孩子,都很听话,就是有点想念家人。”
李振邦看着孩子们,心里有点发酸。他想起了陈向阳,幸好他遇到了好的养父母,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以后我会常来看看孩子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跟我说。”
离开孤儿院时,孩子们一直送到门口,挥着小手喊:“李叔叔,下次再来!”
接下来的日子,年味儿渐渐淡了,大家都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和生活中。李振邦的工作更忙了,除了处理日常的治安案件,还要协助街道办宣传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登记居民的粮食需求,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林淑娴也没闲着,她加入了街道的妇女小组,负责宣传政策、帮助困难家庭。每天早上,她都会抱着安安,和其他妇女一起,在弄堂里给居民们讲解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发放宣传册,解答大家的疑问。
张强在福利厂的工作越来越熟练,他组装的零件合格率一直是最高的,王主任很器重他,让他带了两个新徒弟。他的假肢也越来越适应了,走起来越来越稳,甚至能骑自行车了。张阿婆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每天都给儿子准备可口的饭菜,希望他能越来越好。
王师傅家的小子也开学了,他和陈向阳在一个班,两个孩子成了好朋友,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写作业。王师傅的自行车也修好了,每天骑着自行车送孩子上学,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
三月初,上海的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积雪融化了,树枝抽出了新芽,弄堂里的煤球炉也不再像冬天那样整天烧着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正式实施,居民们都凭粮票购买粮食,合作社里的粮食供应充足,大家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了。
一天,李振邦下班回家,路过合作社,看见张阿婆正在买粮食。她手里拿着粮票和户口本,正在跟售货员说着什么。李振邦走过去,笑着问:“阿婆,买粮食呢?”
“是啊,”张阿婆笑着说,“买了三十斤大米,二十斤面粉,够俺和张强吃一个月了。这粮票就是方便,想买多少买多少,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担心粮食不够吃了。”
“是啊,国家政策好,大家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李振邦说。
正说着,张强也来了,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个布袋。“妈,买完了吗?俺来帮你拎回去。”他把自行车停在路边,接过张阿婆手里的粮食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zjsw.org)沪上警事:1950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