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南高速局部加固工程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推进。我坚持的严格监理和第三方监测发挥了作用,施工方不敢明目张胆地偷工减料,但进度明显慢于李振邦的预期。王通和李爱国几次在我面前暗示“书记很关心进度”,都被我以“质量安全是第一位的”顶了回去。
我知道,仅在小范围内取得突破还不够,必须在更关键的领域,打出自己的旗帜,才能真正站稳脚跟。我的下一个目标,放在了 “芯辰科技”的遗留问题 和由此引出的 高新区发展规划 上。
“芯辰科技”的韩斌得知我调任青州,立刻找上门来,比以前更加憔悴。“林市长,您可算来了!我们公司……真的快撑不住了。技术团队已经走了一半,再没有转机,就彻底完了。”
我安抚住他,然后让方韵系统梳理了“芯辰科技”与“迅捷科技”当年的所有纠葛,以及高新区土地、政策资源的分配情况。结果触目惊心:马胜国时代,大量优质资源和政策向“迅捷科技”这类有背景的企业倾斜,而像“芯辰”这样真正有技术的本土企业却被各种刁难,严重阻碍了高新区乃至青州的产业升级。
我带着这份详实的报告,去找市长孙耀民。
“孙市长,这是关于高新区过去几年发展的一些情况分析,以及‘芯辰科技’这个典型案例。”我将报告递给他,“我认为,青州的发展,不能再走依靠土地优惠、政策寻租的老路了。我们必须把资源投向真正有创新能力、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上。重启并扶持‘芯辰科技’,不仅是为了救活一个企业,更是为我们青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树立一个风向标。”
孙耀民仔细地看着报告,脸色变幻。他作为市长,对高新区的情况并非一无所知,但之前碍于李振邦的权威和马胜国的势力,难以有所作为。如今马胜国倒台,我这位常务副市长又态度鲜明地要重整河山,这对他来说,既是一个风险,也可能是一个机遇。
“林市长,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孙耀民斟酌着词句,“但是,重启‘芯辰’需要钱,需要政策,甚至可能涉及到对过去一些决策的……重新评估。阻力不会小啊。”他话里话外,指向的都是市委书记李振邦。
“孙市长,正因为有阻力,才需要我们政府班子统一思想,主动作为。”我态度坚决,“资金可以多方筹措,政策我们可以一起研究。关键是方向不能错。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方案有利于青州长远发展,有利于民生改善,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孙耀民沉吟良久,最终点了点头:“好!这件事,我支持你。你先拿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我们上政府常务会讨论。”
拿到了孙耀民的支持,我心中有了底。我亲自牵头,组织了一个小范围的班子,包括主动靠拢的环保局长张为民、审计局长周海,以及几位我观察下来比较有想法、有操守的年轻干部,秘密起草《关于促进青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妥善解决“芯辰科技”历史遗留问题暨支持其重启发展的方案》。
然而,风声还是走漏了。
就在方案即将上会的前几天,李振邦突然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市委专题会议,听取高新区工作汇报。会上,他话锋一转,提到了产业发展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没错。但我们有些同志,不能因为要发展,就否定历史,甚至要翻旧账!”他语气严厉,虽然没有点名,但矛头直指我正在推动的事情。“高新区能有今天的规模,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努力的结果,成绩是主要的!我们要做的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化、提升,而不是推倒重来,更不能用个别失败企业的案例来否定全局!”
他定下调子:“当前,高新区的工作重心是盘活存量,比如尽快让‘迅捷科技’那块地产生效益,而不是去折腾那些陈年旧账。要稳字当头!”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几乎将我之前的努力浇灭。王通、李爱国等人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会议结束后,孙耀民找到我,面露难色:“林市长,你看这……书记的态度很明确啊。咱们那个方案,是不是先放一放?”
我知道,这是李振邦在利用权威进行阻击。如果此时退缩,我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威信将荡然无存,那些观望的干部也会彻底倒向另一边。
“孙市长,书记是从全局考虑。但我们政府这边,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是法定职责。”我没有退缩,“方案是基于大量调研和数据形成的,符合中央和省委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我认为,政府常务会还是应该正常召开,我们可以把方案做得更完善,把道理讲得更充分。如果常委会上能通过,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嘛。”
孙耀民看着我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好吧,那就按程序走。不过,林市长,你要有心理准备。”
我明白他的意思。政府常务会通过不难,但最终拍板在市委。我与李振邦的第一次正面大规模冲突,即将在市委常委会上爆发。
回到办公室,我让方韵通知下去,原定的政府常务会照常举行。同时,我拿起保密电话,拨通了宋秘书长的号码。有些情况,我需要向省里汇报,不是为了打小报告,而是要让上级了解青州的真实情况和斗争态势,在关键时刻,能有一个公正的判断。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官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