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局考察组的到来,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青州政坛,激起了巨大的波澜。组长由干部监督局一位以严厉、不苟言笑着称的副局长担任,组员也多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干部。他们的到来, officially 是“了解班子运行情况,听取干部意见建议”,但所有人都心照不宣,这场“常规考察”的目标,直指近期处于风口浪尖的我。
谈话是单独进行的,安排在市委招待所一个僻静的套房内。气氛庄重而压抑。
轮到我时,那位副局长脸上没有任何寒暄的笑容,直接进入正题,问题设计得极其刁钻和老辣:
“林别同志,请你谈谈到青州工作后的总体感受,主要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了哪些困难?”(看似开放,实则在评估我的工作思路和心态。)
“有同志反映,你在推进工作时,有时比较急切,在处理王通、李爱国案件时,手段略显刚硬,可能影响了一些干部的积极性。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直接点出匿名信的核心指控。)
“作为常务副市长,你是如何维护班子团结,特别是如何配合振邦同志工作的?”(意在考察我是否尊重一把手,有无“另立山头”的倾向。)
“我们注意到,‘联动发展战略’目前推进缓慢,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作为具体负责人,你有哪些反思?”(将战略受阻的责任隐隐引向我。)
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精心打磨的匕首,试图撬开我的防御,找到哪怕一丝的破绽。我打起十二分精神,每一句回答都斟酌再三,既不能显得软弱退缩,也不能授人以“骄傲自满”、“推卸责任”的口实。
我重点阐述了我对青州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思考,承认在推进工作中遇到了阻力,但将其归结于“新旧发展理念的碰撞”和“触动既有利益格局带来的必然阵痛”。我强调自己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原则,查处王通、李爱国是基于确凿证据和组织程序。对于班子团结,我表示充分尊重李振邦书记,所有重大事项均按程序汇报,战略推进缓慢主要是受限于客观条件和资金瓶颈。
我的回答滴水不漏,但我知道,在对方先入为主的审视下,我的任何辩解都可能被解读为“强调夺理”。
考察组的谈话持续了三天。这三天里,青州的官场几乎凝固了。每个人都在观望,都在猜测这场谈话的风会吹向何方。李振邦显得气定神闲,甚至在一些场合流露出“组织上会明察秋毫”的意味。
谈话结束后,考察组没有做任何表态,悄然离开。但他们留下的不确定性,却像一片浓重的乌云,笼罩在我的头顶,也笼罩在所有与我走得近的干部心头。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煎熬的阶段之一。我几乎能感觉到,那些曾经支持我的目光在变得游移,那些热情的问候在变得客气而疏远。我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被调离青州,或者被安排一个闲职。
一天晚上,我独自在办公室,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一种深刻的无力感几乎将我吞噬。我回想起自己当初选择这条路的初心,想起在省委办公厅熬夜加班的日子,想起在青州看到那些期盼发展的眼神……难道这一切,就要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终结了吗?
就在我内心最动摇的时刻,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进来的是审计局长周海,他脸色疲惫,但眼神却异常坚定。他手里没有拿文件,只是走到我面前,压低声音说:
“林市长,我知道现在外面风言风语很多。我老周不懂那些大道理,我就认一个死理:谁真心为青州好,为老百姓做事,我就跟谁走! 您来了之后干的这几件事,哪一件不是冲着解决问题去的?跃进河清了,王通、李爱国这种蛀虫被抓了,这难道有错吗?!不管考察组怎么说,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周海,还有审计局一班相信您的同志,坚决支持您!”
他的话不多,却像一道暖流,瞬间冲垮了我心中积郁的冰层。紧接着,秘书方韵也走了进来,眼圈有些发红,但语气异常坚定:“林市长,还有我。”
随后,手机震动,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赵磊发来的短信:“林市长,黑的白不了!我们相信您!”
环保局长张为民也从党校发来了信息:“林市长,沉住气!青州需要您这样的领导!”
这些在关键时刻依旧坚定的支持,像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盏灯,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也让我冰冷的心重新温暖、坚定起来。
是啊,我或许会遭遇不公,或许前路艰难,但我并非孤身一人!我身后还有这些相信正义、愿意做事的同志,还有千千万万渴望青州变得更好的老百姓!
我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梁。省委考察组的压力固然巨大,但想凭一些捕风捉影的谣言就让我林别倒下,没那么容易!
李振邦,你动用上层关系也好,散布谣言也罢,只要我林别在青州一天,就会按照我的信念和原则,继续走下去!这场斗争,还远未结束!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官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