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了几个具体方向:“第一,要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支持早期科技成果的可行性验证;第二,要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分担科技企业早期融资的风险;第三,要推动大企业开放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应用场景。”
星城大学副校长、材料学家陈院士发言:“林书记说得非常到位。我们学校每年产生大量专利,但转化率一直不高。主要原因就是中试环节缺失,企业不敢接,投资人不愿投。”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林别当场表态,“请韩市长牵头,研究设立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可行性。我们要做创新者的‘第一个客户’,做创业者的‘第一个投资人’。”
座谈会结束后,林别对韩雪松说:“科技创新不是建几个实验室、给点补贴就能实现的。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让创新的种子能够在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林书记,我完全赞同。”韩雪松说,“我们过去确实更注重硬件投入,在软环境建设上还有欠缺。”
回程的路上,林别一直在思考。星城的科技创新资源很丰富,但如何把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形成真正的创新合力,是他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当晚,他让秘书调来了全市科技创新政策的汇编材料,准备系统研究。同时,他指示政研室对国内先进城市的创新生态建设经验进行深入研究,为制定星城的科技创新新政做准备。
深夜十一点,林别还在办公室阅读材料。窗外,高新区的灯火依然明亮,那些年轻的创新者可能还在挑灯夜战。他知道,这些灯火中,可能就孕育着星城未来的产业竞争力。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创新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孕育出来的。政府的角色不是指挥者,而是园丁,要为创新提供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
这个认知,将直接影响他接下来在星城的科技政策取向。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官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