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但在通往平安县城的各条道路、山径上,却是一片沸腾的景象。龙焱旅的集结与开进,并非混乱的人喊马嘶,而是一种带着金属质感和冰冷效率的磅礴律动。
首先抵达平安县城外围指定区域的,是周卫国亲自率领的装甲先遣支队。八辆轻坦克呈楔形队形展开,柴油引擎低吼着,履带碾过初冬坚硬的土地,留下深深的辙印。每辆坦克后面,跟着两到三辆多功能步兵车,车顶的武器站随着车体轻轻晃动,警惕地扫描着四周。他们没有打开大灯,仅凭微光夜视设备和良好的车际通讯,保持着整齐的队形和高速机动。
周卫国站在一辆加装了通讯天线的多功能步兵车里,半截身子探出车外,凛冽的寒风吹拂着他紧锁的眉头。他手里拿着摊开的地图,借助车内仪表盘的微光,不断与预设的集结点坐标进行比对。
“猎犬1号报告,已抵达一号区域,未发现敌情。”
“猎犬2号报告,侧翼安全。”
“兀鹰1号报告,V3单位已进入预设发射阵地,正在展开,预计半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
耳机里传来各分队清晰简洁的报告。周卫国按下通话键:“收到。各单位按预定计划展开,建立警戒线。工兵分队,优先保障V3阵地隐蔽与安全。侦察分队前出,抵近侦察城墙防御,重点标注机枪火力点、炮兵阵地和指挥所位置。”
“明白!”
命令下达,这支钢铁先遣队如同精密的机器,迅速而无声地运转起来。坦克分散占据有利的射击位置,炮塔缓缓转动,冰冷的炮管指向远处那座在晨曦微光中显出模糊轮廓的城池。多功能步兵车上的士兵们鱼贯而下,以车体为依托,构建起简易的步兵防线。更远处,一些幽灵般的身影——海豹突击队员和军犬,已经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城墙外的废墟和灌木丛中。
与此同时,在更后方的主要行军队列中,景象更为壮观。
主要由10人小队战斗班组成的步兵一团、二团、三团,展现出了惊人的行军能力。战士们背负着超过三十公斤的装备,包括波波沙冲锋枪、备用弹鼓、基数弹药、反坦克手榴弹以及三日份的单兵口粮,沿着公路两侧的土路和田野,以近乎小跑的速度强行军。没有人说话,只有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轻微的武器碰撞声和粗重的呼吸声汇成一股低沉而有力的音浪,席卷过寂静的原野。
这些战士虽然年轻,但经历了周卫国严苛的训练和数次实战的洗礼,眼神中早已褪去了青涩,只有属于老兵的铁血和坚韧。他们知道此战的意义,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为了救回被掳的乡亲,为了扞卫龙焱的尊严。这股信念支撑着他们疲惫的身体,不断向前。
“快!快!再快一点!赶到地方,休整一刻钟,吃口干粮!”各级指导员和连长们跑在队伍旁边,压低声音鼓动着,同时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和战士们的状态。
一辆辆涂着龙焱徽标的军用卡车,拉着沉重的补给物资,在公路中央艰难前行。车上满载着炮弹、子弹、燃油、急救包。司机们瞪大布满血丝的双眼,紧紧跟着前面的车辆。他们知道,前线每多一发炮弹,一辆坦克多一箱油,可能就能多挽救几个战友的生命,早一刻轰开那该死的城门。
天空传来旋翼划破空气的独特嗡鸣。两架夜鹰直升机如同巨大的铁蜻蜓,低空掠过行军队列上空,向前线方向飞去。它们是移动的眼睛,将为周卫国和即将到来的林峰提供最及时的战场俯瞰情报。
就在龙焱旅这部战争机器高效运转之时,平安县城方向,独立团的集结地又是另一番景象。
李云龙选择在距离县城约五里地的一片杨树林里设立临时指挥部。这里比龙焱旅的集结点更靠近敌人,空气中似乎都能闻到从县城方向飘来的硝烟味(或许是心理作用)。
独立团的战士们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与龙焱旅的统一制式装备和近乎无声的行军不同,独立团的集结显得更为“热闹”。战士们穿着浆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武器五花八门,三八大盖、汉阳造、老套筒,甚至还有鸟铳和大刀片。他们跑得气喘吁吁,脸上带着急行军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团长怒火点燃的亢奋和决绝。
“快!他娘的都没吃饭吗?给老子跑起来!”
“一营的!这边集合!”
“机枪连!把重机枪给老子架到那个土坡后面去!”
“迫击炮呢?老子的迫击炮排死哪儿去了?”
各级干部扯着嗓子呼喊,战士们大声应答,树林里人声鼎沸,战马嘶鸣,间或还有骡子不服管教的叫声。这是一种粗粝的、充满生命力的混乱,带着中国旧军队特有的草莽气息,却也透着一股子破釜沉舟的悲壮。
李云龙站在一棵大杨树下,叉着腰,脸色铁青地看着部队乱哄哄地集结。他旁边站着眉头紧锁的赵刚。
“老李,你看这……”赵刚看着眼前这锅“乱粥”,心里直打鼓,“战士们士气是高涨,可这么打县城,太冒险了!是不是等林峰的部队到了,看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亮剑:我的红警强国路请大家收藏:(m.zjsw.org)铁血亮剑:我的红警强国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