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黄昏,乾清宫的暖阁内只点了几盏宫灯,光线昏黄,将朱由检的身影拉得悠长,投在冰冷的金砖地面上。
他刚刚批阅完李邦华呈上的关于京营初步核查的奏章,上面罗列的数据触目惊心:
在册兵员十一万,实有不足五万,老弱占半,器械十之七八不堪用,将校吃空饷、占役军士成风。
合上奏章,他并未动怒,只是指尖轻轻敲打着紫檀木的桌面,发出规律的嗒嗒声。
京营之弊,积重难返,绝非杀几个煽动闹事的底层军官便能根除。
侯国兴依旧稳坐提督之位,魏忠贤的触角仍牢牢盘踞在这支本应护卫京师的最后屏障上。
“皇爷,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刘鸿训刘大人求见,言有贤才举荐。”王承恩悄步上前,低声禀奏。
朱由检目光从奏疏上移开,看向王承恩。刘鸿训是他通过图谱确认的忠臣,其举荐当有几分斤两。“宣。”
片刻,刘鸿训引着一人步入殿内。那人看年纪不过三十许,面容清癯,身着半旧青衫,虽步履沉稳,眉宇间却难掩一路风尘。
“臣刘鸿训,参见陛下。”
“草民宋应星,参见陛下,吾皇万岁。”那人跟着躬身下拜,声音带着些许江西口音,却不卑不亢。
宋应星?
朱由检心中一动,立刻凝神望去。脑海中,帝权图谱光华流转,新的信息浮现:
【姓名:宋应星】
【身份:举人,《天工开物》着者(未完成)】
【特质:格物致知,博闻强识,实践大家】
【忠诚度:70(绿色)】
好!果然是此人!忠诚度起步便是七十,绿色忠臣,且特质极为契合研究院!
朱由检内心狂喜,面上却依旧平静无波,只微微抬手:“刘爱卿、宋先生,平身。赐座。”
“谢陛下。”两人谢恩后,在锦墩上小心坐下。
刘鸿训开口道:“陛下,宋生虽功名止于举人,然其志不在科举,多年来游历天下,潜心于农工百业之实学,于器械、粮谷、染色、制陶等诸多领域皆有独到见解,臣观其学识,堪称经世致用之奇才,故冒昧举荐于陛下。”
宋应星拱手道:“刘大人过誉。草民只是觉得,文人仕子若只知空谈性理,于国计民生并无裨益。”
“故多年走访,记录各地农工技艺,欲成《天工开物》一书,为后世留些实用之学。蒙陛下不弃,召草民入京,草民惶恐。”
不尚空谈,专务实用,此正朕所需也!
朱由检心中赞许,开口问道:“宋先生所言《天工开物》,朕甚感兴趣。不知先生于提高稻麦产量,可有良法?”
谈及专业,宋应星眼中顿时焕发出神采,先前那点拘谨一扫而空。
“回陛下,稻麦增产,首在选种、肥田、水利三端。选种需择穗大粒饱者单收单藏;肥田除人畜粪便外,可广积河泥、豆饼,或于南方推广种植紫云英等绿肥;水利则需因地制宜,龙骨水车、筒车、虹吸诸法皆可活用……”
他侃侃而谈,条理清晰,所举之法皆切实可行,远非那些只会引经据典的翰林清流可比。
朱由检听得连连点头,待其稍歇,又问:“若朕欲改良军中火器,譬如鸟铳,使其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且不畏风雨,先生以为当从何处着手?”
宋应星略一沉吟,道:“陛下,鸟铳之弊,在于火绳易受风雨影响,且点燃迟缓。”
“草民曾闻泰西有燧发机括,以燧石击铁取火,或可解此困。再者,铳管铸造须得法,内壁光滑平直,方能保证弹丸出膛不偏斜。”
“此外,火药配比亦至关重要,硝、磺、炭三者纯度、研磨细度、拌和均匀与否,皆影响其威力与燃烧速度。”
句句都说在点子上!
朱由检心中大悦,这宋应星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全能工程师。
他当即道:“宋先生大才,埋没乡野实为我大明之失。朕已设立皇家技术研究院,由徐光启徐爱卿主持,正需先生这般人才!”
“即日起,朕授你研究院博士之职,秩正七品,专司农事、工器改良,你可愿为朕,为这大明天下,尽展所学?”
宋应星闻言,激动得身躯微颤。
他半生钻研“奇技淫巧”,屡试不第,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得天子如此看重?
他离座跪倒,声音带着一丝哽咽:“陛下不以臣卑鄙,委以重任,臣……宋应星,必竭尽驽钝,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图谱之上,宋应星的忠诚度瞬间跳动,从七十攀升至七十五。
“好!”朱由检亲自起身,将他扶起。
“徐爱卿已在西苑筹备,你稍后便去寻他。研究院一应所需,朕会尽力满足。望你与徐爱卿通力合作,早日让朕见到成果。”
送走满怀激情的宋应星和欣慰的刘鸿训,朱由检心情舒畅不少。
科技线上再得一员大将,未来可期。
但眼前的现实问题,依旧紧迫。他目光再次落回李邦华的奏疏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