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醉醺醺的酒客摇摇晃晃地凑过来,压低声音说:我听说啊,皇太极大汗把最好的战利品都留给了自己的两黄旗。
知道为什么镶蓝旗伤亡最重吗?就是因为大汗故意让你们打头阵!
这些话语像毒蛇一样在士兵们心中扎根。
很快,类似的流言就在各旗军营中传播开来。
三日后深夜,盛京城南的粮仓突然起火。
尽管救火及时,但还是损失了三千石粮食。
更蹊跷的是,在现场发现了一枚正黄旗的腰牌。
这是栽赃!绝对是栽赃!正黄旗的梅勒章京气急败坏地在皇太极面前辩解。
但镶蓝旗的士兵们已经群情激愤。
阿克敦趁机煽风点火:正黄旗这是要饿死我们啊!连粮食都要烧!
次日清晨,一队镶蓝旗士兵在城西截住了正黄旗的一支运输队。
带队佐领怒喝道:把这些粮食留下!这是补偿我们被烧的粮食!
放屁!这是大汗拨给我们的军粮!
争吵很快升级为械斗。
等到皇太极闻讯派兵赶到时,现场已经倒下了五十多具尸体。
更严重的是,这场冲突迅速蔓延到全城。
皇太极的雷霆手段
接连不断的内乱让皇太极意识到,必须立即采取果断措施。
深夜的皇宫书房里,烛火通明,皇太极与亲信范文程密议至三更。
大汗,范文程面色凝重,如今各旗怨气沸腾,若不能迅速平息,只怕会酿成大祸。依臣之见,必须要有一个够分量的替罪羊。
皇太极负手站在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良久才开口道:阿敏...是时候了。
七日后的大政殿议事,气氛格外凝重。
盛夏的烈日透过窗棂,在殿内投下斑驳的光影。
各位贝勒按照旗籍分列两旁,人人面色严肃。
阿敏,皇太极的声音冷得像冰,粮仓纵火、军营械斗,这些事你作何解释?
阿敏满不在乎地甩了甩袖子:有什么好解释的?正黄旗的人欺人太甚,难道还要我们忍气吞声不成?
是吗?皇太极缓缓站起身,一步步走下御阶,那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些是什么?
随着皇太极一挥手,侍卫抬上来一个箱子。
里面装着几封,上面的字迹明显是模仿阿敏的笔迹,内容竟是阿敏与明军将领暗中往来的证据。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聪明人都知道这是诬陷——阿敏对明军的仇恨众所周知,怎么可能通敌?
不过多少也糊弄了一些人。
一些人看着那些信件,神色惊疑不定,个别人干脆跳出来怒骂:“阿敏,原来是你出卖了我们!怪不得那明狗总能神出鬼没的!我要你为死去的将士偿命!”
当然,这人只是说说,并没有真的上前拼命,扭过头才发现,许多人用怪异的眼神盯着他…。
皇太极咳嗽一声,制止了闹剧。
他要的不是确凿的证据,而是一个动手的借口。
大汗!这些都是诬陷!阿敏脸色大变,猛地拔出腰刀。
拿下!皇太极厉声喝道。
殿外涌入大批两黄旗巴牙喇,将阿敏及其亲信团团围住。
阿敏怒极反笑:好啊!皇太极!你就是这样对待为你出生入死的兄弟!
皇太极悠悠的道:“阿敏,本来我也不相信的,但是这我们败的太惨了,现在朕不得不信!”
就在皇太极刚刚控制住局面时,一匹快马疾驰入宫,带来了更坏的消息。
大汗!紧急军情!
传令兵浑身是血,显然是经历了惨烈的厮杀才突围而出,明将孙传庭在漠南连下七城,收服了三十多个蒙古部落!我们的探马全被拔除了!
皇太极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鲜血顺着指缝滴落。
孙传庭!这个可恶的明将,竟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在草原大肆扩张!
他几乎要立即下令出兵,但看着殿内神色各异的贝勒们,
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阿敏刚被拿下,各旗人心惶惶,军心不稳,此时出征,只怕......
再探再报。皇太极从牙缝里挤出这四个字,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殿外,盛夏的阳光依旧炽烈,但皇太极的心却沉入了冰窖。
外有强敌步步紧逼,内有祸患蠢蠢欲动。
这个夏天,注定不会平静。
而在遥远的漠南草原,孙传庭站在正在加紧建设的堡城墙上,遥望东北方向,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皇太极,现在的你,还有心思管草原上的事吗?
夕阳的余晖洒在草原上,将新垦的田地染成一片金黄。
堡垒内外,来自大明的移民正在忙碌着,新栽种的番薯和玉米,正在夏日的微风中轻轻摇曳。
更远处,归附的蒙古部落正在大明军官的指挥下进行操练。
这一切,都预示着大明在北疆的统治正在稳步确立。
喜欢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