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晴空万里,春风仍带着料峭寒意,却已吹绿了集宁堡外广袤草场的浅浅一层地皮。
选定的会盟之地,位于堡南五里一处背风向阳的缓坡之下,地势开阔,足以容纳数万人马。
此时,这片草场已然模样大变。
一座高达三丈、以原木和夯土搭建而成的高台巍然耸立,台顶平坦,四周旌旗招展。
最中央一杆明黄色龙纛迎风猎猎作响,上书一个巨大的“明”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方圆十数里皆可望见。
这便是“白马台”,取义会盟誓约,如白马之盟,不可违背。
高台之下,按照严格的规制,划分出不同的区域。
最前方,留给各部首领及其少数核心随从的席位铺设着红毡,案几上已摆好了奶酒、肉干等物。
其后,则是按照部落大小和亲疏关系划分的各级贵族、头人的观礼区。
更外围,则是密密麻麻、如同白色云朵般连绵不绝的蒙古包,那是随行部众的临时驻地。
京营与宣大的精锐明军,则在外围构筑了严密的警戒线,骑兵游弋,哨塔林立,将整个会盟区域护卫得铁桶一般。
辰时刚过,各部首领便在各自治下贵族簇拥下,陆续抵达指定席位。
人人皆穿着最隆重的礼服,神色各异,或紧张,或期待,或故作镇定,或暗中打量。
奥巴带着几个儿子和心腹,坐在左侧靠前的位置,面色沉静,目光却不时扫过高台以及远处明军森严的阵营。
巴特尔一身大明军官戎装,腰杆挺直,坐在大明武将序列末端,神情肃穆。
其他如哈尔巴拉、苏德等中小部落首领,则更是小心翼翼,不敢多言。
坡地上,除了这些蒙古贵族,更有许多被允许在更外围观礼的汉人。
他们中有来自集宁堡及周边屯田点的移民,有随军而来的工匠、商贩,甚至还有一些通过考绩选拔、前来观摩、学习、任职的基层新政官吏。
他们看着这万帐云集、旌旗蔽日的盛大场面,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自豪,低声议论着,与那些神色复杂的蒙古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瞧瞧这阵势,真是开了眼界!”
“都是托陛下的洪福,咱们汉人才能在这草原上站稳脚跟,看这帮蒙古贵人如今也得规规矩矩来朝拜。”
“听说一会儿陛下要亲自训话,还要歃血为盟呢!”
巳时正,号角长鸣,鼓乐喧天。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大明皇帝朱由检的身影出现在白马台顶。
他今日未着戎装,而是换上了一袭更为庄重的十二章纹衮服,头戴翼善冠,腰佩玉带,
在孙传庭、满桂(已从京营大营赶来)、卢象升(自河南赶至)以及内阁随行大臣的簇拥下,缓步登上高台。
阳光洒在他年轻而威严的面庞上,那明黄色的龙袍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无比夺目。
“跪迎陛下!”
随着司礼太监尖亮悠长的唱喏,台下所有大明官员、将士齐刷刷跪倒,山呼万岁。
那些蒙古首领及其随从,在短暂的迟疑和引导下,也纷纷依照之前演练的礼节,抚胸躬身,行下拜之礼。
一时间,“万岁”之声与各种腔调的蒙古语祝颂之声混杂在一起,响彻原野。
朱由检立于台前,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将万邦来朝(至少是表面如此)的景象尽收眼底。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蒙古首领们投射而来的、混杂着敬畏、好奇、算计甚至一丝恐惧的复杂目光。
“众卿平身,诸位首领请起。”朱由检抬手,声音通过特意安排的传声兵,清晰地传到前方。
众人谢恩起身。
朱由检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声音沉浑有力:“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所思所想,无外乎内安黎庶,外抚四夷。
漠南之地,水草丰美,部众骁勇,本可为大明北疆之屏障,百姓安居之乐土。
然,过往多年,纷争不断,烽烟时起,盖因纲常不立,秩序不明所致!”
他的话语被通译高声翻译成蒙语,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原本还有些细微骚动的场地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凝神倾听。
“今日,朕于此地,设此白马之台,非为耀武扬威,实欲与尔等定立新章,共约三事!”
朱由检伸出三根手指,“其一,划定牧区,各守其土。朕将遣官与各部会勘,明确各自草场界限,立碑为记。不得擅自越界放牧,挑起争端!”
“其二,互通有无,繁荣互市。于集宁、张家口等地常设榷场,公平交易。
尔等可以牛羊马匹、皮毛药材,换取大明之粮盐铁器、布匹茶叶。朕承诺,税赋公允,绝无盘剥!”
“其三,同心御侮,共抗强敌。凡承认此盟约,奉大明为正朔之部,皆受大明庇护。
若有外敌(意指后金)来犯,各部当听从大明调遣,同心协力,共击之!有功者,朕不吝封赏,土地、财货、官职,皆可取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请大家收藏:(m.zjsw.org)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