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看向裴问天开口道:“拳?我认为拳是道理却又不讲道理。
裴问天听到林默的第一句话眼神发亮,有些期待他会怎么解释这句话,他活了这么多年,听说过无数关于拳道的解释,但是林默的是道理却又不讲道理的悖论却让他耳目一新。
林默又接着说:
练拳练到深处时,一拳挥出,前方有山时,别人可能绕路而行,但我依旧挥拳。
前方水流绕石,那我就拳碎巨石,身前有人挡路,我出拳败敌。
全凭本心,想出拳就出拳,没什么道理可讲,却最是道理。
林默停下了一瞬,再次开口道
“昨日挨过的那一记闷拳,今日在指骨上发芽成茧,在疼痛中有了些新的感悟。
于是我下一次挥拳,速度比后悔快半分,力量比记忆重三分。”
林默好像关于拳是什么,他并没有说,却又好像已经说了。
“世人习拳,只知筋骨为凭,气血为薪,催发蛮力,破砖碎石,便沾沾自喜。”裴问天,语气平淡,却字字珠玑,他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武者了,他们困在了追求力量的表象之中,始终无法踏入武道的大门。
但当他看向林默时,却眼中微亮“你的见解很独特,甚至连我自身也觉得很有道理。
拳是道理,却又最不讲道理,你这一句话的把多少老骨头一辈子绕的弯给说直了。”
“我活了这么多年,是第一次听见有人把拳说成“想挥就挥”的赤子之心。
天下练拳之人如过江之鲫,能在每一次挥拳中都有所收获的,寥寥几人而已。”
裴问天收敛起笑意,认真的看向林默,一字一句的道:
“记住你今天说的每一个字,以后无论山崩水逆,只要你还记得,出拳不需要理由的本心,大道自然通天,你便永远走在我裴问天的前面。”
裴问天并未停顿,第二问紧随而至,“那 ,武者立于天地间为何而挥拳?”
裴问天这次严肃认真,全神贯注,但眼神中的期待之色几乎快要溢了出来。
虽然刚才林默的第一问已经相当于把第二问给回答了,可在裴问天看来,那是出拳的当下动机,纯粹,直接,不带功利。
他所问的是武者为何挥拳,问的是贯穿一生的总因,是把无数当下串起来的那条长线。
前者像火花,后者像火。
火花说亮就亮,没有为什么;
火却始终在烧,总有它要照亮的方向。
林默如果第二问仍答“没有为什么”,那就把火也掐成了火花,反而辜负了第一问的洒脱。
所以裴问天期待的,正是林默在第一问无目的之后,补上一句却有归处——
当下可以不讲道理,一生却不能没有答案。
两者合起来,才是完整的拳者之心:
既能在瞬息间无因无果地挥拳,又能在漫长岁月里始终知道自己为何而挥。
林默看出了裴问天的翘首以盼,也是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有了之前的经历,他这次很快就整理好了自己的语言。
回顾自己的往昔,缓缓道出:“我挥拳,只为让那一刻的我,配得上那一刻的拳。
山河碎不碎、万敌倒不倒,皆是拳过之后天地自己的事,我只管在挥出的万分之一息里,把心里所有迟疑和畏缩通通炼成一声脆响。
响完之后,若天地尚有余音,我便无愧,若无余音,我亦无愧。
因为让我配得上我的拳这件事,早在出拳前就已做完,出拳只是向世界通报一声:我已完成。”
听闻此话,裴问天目光越发明亮,良久后发出一声惊叹
“妙极!你之拳道与见解远超于我!”
“第一问,你说想挥就挥……那是心与拳同脉一跳,毫无间隙,第二问,你说为求一瞬无愧……那是良知与冲动并辔而行,不先不后。
世人常把二者放在天平两端:
一端是随心所欲,怕它放浪,一端是问心无愧,恐它拘谨。
这不是一个要规矩还是要自由的选择题,最有力量、最持久的自由,恰恰来源于它内部包含的一份对自己的承诺,也就是无愧,同时,最有生命力、最不僵化的责任,恰恰需要那种发自内心的自由冲动去点燃和实现。
所以,二者并非矛盾,而是互证:正因想挥就挥,所以必须无愧,正因无愧,才敢真做到想挥就挥。林默,你这一拳,已经先在心里打碎了道理与目的的隔墙……
拳意至此,天地都得让路!”
林默垂眸,指腹在袖口上轻轻一捻,掩住了那一丝几不可见的僵硬。
方才那番话,他其实说得极轻,像是把前世军营里那句粗粝的“老子想干就干”折了又折,换成了比较文雅的说法,没想到裴问天竟听出了知行合一的至境。
不过林默很快就接受了这个说法,毕竟一位八阶武尊的武道见解,必须NB啊!
同时他也在内心暗付,大宗师的脑补能力,果然是大宗师级别的,见到一位大宗师都被自己折服,林默很是满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有大道树,铸我武道通神阶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有大道树,铸我武道通神阶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