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汉十七年·岁除·贵山城行宫:盛大的新年朝会终于在庄重而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西域诸国使臣怀揣着对天朝富庶与威仪的震撼、对匈奴彻底臣服的惊愕,以及各自的心思,依次退出了大殿。
然而,他们的觐见并未结束。按照礼仪,皇帝刘据将依次单独召见重要国家的使节或国王,以示恩宠,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第一个被宣召入偏殿的,正是匈奴使团。
偏殿之内,气氛比正殿更为私密和严肃。刘据已换下沉重的衮服,着一身较为轻便的玄色龙纹常服,坐于榻上,少了几分朝会时的至高威严,多了几分深不可测的平和。
匈奴正使,那位鬓发斑白的老者,在内侍的引导下,恭敬入内,再次行叩拜大礼。
“外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
“使者不必多礼,赐座。”刘据语气平淡,“大单于遣尔等远来,一路辛苦。漠北风寒,大单于身体可还安好?”
一番例行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寒暄过后,匈奴老使臣浑浊却精明的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知道,在汉朝皇帝面前,任何迂回和试探可能都是徒劳的,不如直陈来意,或许更能显其“诚意”。
他再次离席,躬身道:“陛下天恩浩荡,外臣感激不尽。此次奉大单于之命前来,除恭贺新年、进献贡礼外,确有一事,恳请陛下恩准。”
刘据端起茶盏,轻轻吹拂着水面,目光并未看他,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
老使臣深吸一口气,道:“大单于深感陛下威德,愿永为汉北藩篱,屏卫边疆。然,漠北苦寒,各部族生计艰难,往年与天朝互市,实为各部生存之依仗。自前些年…些许误会以来,互市中断,各部生计愈发困顿。大单于恳请陛下,重开边境互市,以解我部燃眉之急,亦显陛下怀柔远人之德。”
刘据闻言,心中微微一动,但面上不动声色:“互市乃利民之举,朕亦有意恢复。不知大单于欲以何物交易?又需中原何物啊?”他仿佛只是随口一问,并未在意。
老使臣等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接口,语速稍快,显然早已打好腹稿:“回陛下,我匈奴别无长物,唯有骏马、牛羊、皮草可供交易。愿以良马万匹、牛羊十万头、优质皮草五千张为岁贡,换取天朝…精钢刀五千柄、精钢箭簇五十万枚、铁甲两千领…”
他报出的数字和物品,让侍立在刘据身旁的中常侍眼角都忍不住跳了一下。
刘据端着茶盏的手,在空中微微一顿。
钢刀、箭矢、铠甲!
而且数量如此之大!
这哪里是普通的互市需求?这分明是最直接、最赤裸的军备请求!
刹那间,朝会上的一幕幕在刘据脑中飞速闪过:匈奴异常恭顺的姿态、来自极西之地的珍贵贡品、那些贵霜美女…以及老使臣那句看似无意提及的“掠夺自贵霜帝国”…
所有的线索瞬间串联起来,一个清晰的图景在刘据心中豁然开朗!
他缓缓放下茶盏,目光如电,射向那垂首恭立的老使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冽:“哦?贵部所需,倒是特别。漠北并无强敌,要如此多的精良军械,何用?”
老使臣身体微微一僵,但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狐狸,连忙解释道:“陛下明鉴。漠北虽无大国,然散兵游勇众多,部落间亦常互有攻伐。且…且极西之地,近来亦有不明部族扰边,劫掠牛羊。大单于欲整饬武备,一则保境安民,二则…亦可更好地为陛下扫清边患,震慑不臣。”
“极西之地…不明部族…”刘据轻轻重复着这几个字,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朕听闻,贵霜帝国,乃西方霸主,带甲数十万,其国富庶,不亚于中原。使者所说的不明部族,莫非…与贵霜有关?”
老使臣的额头瞬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没想到汉朝皇帝对西方的情报掌握得如此之细,竟直接点破了贵霜之名。
他不敢撒谎,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圣明…确…确有与贵霜之人发生些…些摩擦。其人身披铁甲,兵器亦利,甚是难缠…”
刘据心中顿时了然如镜。
果然如此!
匈奴果然在西方与贵霜帝国对上了!而且,从他们如此急切地、不惜放下所有姿态来请求汉朝提供精良军械来看,他们面临的局面绝非“摩擦”那么简单,极有可能是陷入了僵持甚至劣势!
想想也属正常。贵霜帝国此刻虽未达到其最鼎盛的迦腻色伽时代,但已是一个坐拥富饶河间之地、控制着东西贸易要道、人口多达五六百万、常备军精锐的强大帝国。其军队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等多种军事文化的长处,装备和战术绝非等闲。
匈奴虽然悍勇,骑兵来去如风,但其传统的骨箭、青铜或劣铁兵器、以及相对落后的铠甲,在面对一个组织严密、装备精良的大型帝国时,确实会吃大亏。
他们需要汉朝的精钢武器来弥补装备上的巨大代差,否则,在贵霜的坚城利刃之下,他们的骑兵优势将大打折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