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龙哥这个心腹大患,红星机械厂的外部环境一下子变得清朗起来。赵卫龙带着他的兄弟们,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在厂区里四处巡逻,倒也真有几分保卫科的架势。工人们看着这些曾经避之不及的煞星,如今成了自家的守护神,心里都觉得新奇又安稳。
李晓宇没有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时间。第二天一早,他就召集了技术科、生产科的所有骨干,以及车间里最有经验的几位老师傅,在会议室里召开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总工程师技术会议”。
“各位,从今天起,我们厂里所有正在进行的生产任务,全部暂停。”李晓宇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什么?暂停?”生产科长李卫国第一个跳了起来,“李总工,这可不行啊!我们手上还有好几个给老客户的订单,虽然利润薄,但要是断了,多年的关系就没了!”
“是啊,李总工,那些都是糊口的买卖,停了我们喝西北风去啊?”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这些人刚刚对李晓宇建立起一点敬畏,但一旦触及到他们最根本的“饭碗”问题,立刻就变得敏感起来。
李晓宇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他早就料到了会有这种反应。
“大家稍安勿躁。”他平静地说道,“我说的暂停,不是取消。那些老旧的产品,利润比纸还薄,我们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只是在用我们工人的血汗,去维持一个虚假繁荣的场面而已。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从今天起,我们不干了。”
他从身后的包里,拿出了一卷图纸,在巨大的会议桌上缓缓展开。
“从今天起,我们红星机械厂,只做这一样东西。”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被图纸吸引了过去。
那是一套结构复杂而精巧的机械部件图纸,上面用硬铅笔绘制着各种复杂的线条、截面和数据标注。虽然在场的都是行家,但很多人还是一眼就看懵了。
图纸的设计风格,与他们几十年来接触的苏式图纸完全不同,更加简洁、高效,充满了现代工业设计的美感。更让他们心惊的是,图纸上标注的各项公差,竟然达到了“μ”级,也就是千分之一毫米!
“这是……什么?”技术科长张科长扶了扶自己的老花镜,凑上前去,仔细端详着图纸,脸上写满了困惑和震惊。
“高精度液压动力卡盘。”李晓宇一字一顿地报出了它的名字。
“卡盘?”众人面面相觑。卡盘是车床上用来夹紧工件的装置,他们厂里自己就在生产,是最低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之一,一个才卖几十块钱。
“李总工,你没开玩笑吧?就这玩意儿?”李卫国皱着眉头说,“我们厂的卡盘,仓库里堆积如山,根本卖不出去。你还让我们全厂停工,就为了生产这个?”
“你说的,是这种三爪手动卡盘。”李晓宇随手拿起桌上的一个旧卡盘样品,不屑地说道,“结构笨重,夹持精度低,换个工件要拧半天,早就该被淘汰了。而我设计的这款,是液压驱动,自动定心,夹持精度比它高一百倍,装夹效率高一千倍!”
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核心部件解释道:“同样是加工一个轴类零件,用老式卡盘,一天最多能做三百个。但用我的液压卡盘,一天能做三千个!而且废品率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你们说,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
在场的都是搞技术的,李晓宇这番话通俗易懂,他们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巨大差距。如果真能实现,这绝对是革命性的产品!
“可是……”张科长提出了最关键的疑问,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李总工,图纸上要求的精度太高了!0.002毫米的同轴度,0.001毫米的端面跳动……这,这根本不是我们厂里的设备能做出来的!别说我们,就是金陵机床厂那样的国营大厂,也未必有这个能力!”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是啊,我们的车床,导轨都磨损成什么样了,能保证0.1毫米的精度就谢天谢地了。”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图纸画得再好,做不出来有什么用?”
“这不是胡闹吗?”
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点信任,此刻在巨大的技术鸿沟面前,似乎又变得摇摇欲坠。
李晓宇没有生气,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谁说老设备就一定做不出高精度的零件?那是因为你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
他走到图纸前,指着其中一个最核心、精度要求最高的零件——楔形滑块,说道:“就拿这个零件来说,我知道,按照常规的加工工艺,在我们厂里,绝对做不出来。但是,如果我换一种思路呢?”
他拿起铅笔,在旁边的一张白纸上迅速地画了起来。
“我们没有高精度磨床,那我们就不能用磨削的思路。但我们有车床。我们可以先通过特殊的装夹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机床导轨的直线度误差。然后,在车削过程中,利用‘微量进刀、对称加工’的原理,来抵消主轴的回转误差。最后,再通过一种我自创的‘研磨膏补偿法’,对加工表面进行手动精修,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图纸要求的精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