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晓宇和钱秉义教授,带着那份堪称“军令状”的技术指标文件,返回金陵时,整个红星厂的高层,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军工事业部的临时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所有核心技术人员,都围坐在一张长条会议桌旁。桌子的中央,摊开着那份来自京城的,滚烫的技术要求文件。每一个参数,都像一座大山,压在众人的心头。
“一个月……这……这怎么可能?”生产部的主任刘福贵,看着指标,嘴唇都有些发白,“体积缩小百分之三十,转速还要提高到四万转。光是这两条,就等于把我们之前所有的设计,全部推翻了!更别说,还要抗9G的过载!”
“是啊,”技术质量部的张建华,也是一脸愁容,“转速提升,意味着发热量会成倍增加。但体积又缩小了,散热面积反而更小。这……这是一个悖论啊!根本无解!”
“还有轴承,”钱秉义教授的学生,一位年轻的博士,扶了扶眼镜,语气沉重地说道,“我们现有的P4级轴承,能稳定支撑两万四千转,就已经是极限了。四万转的转速,其产生的离心力,足以让钢制的滚珠,产生不可逆的塑性形变。除非,我们能从德国或者瑞典,买到他们最高等级的P2级,甚至是特制的陶瓷轴承。但这需要时间,一个月,根本来不及!”
一个个难题,被接连不断地抛了出来。每一个,都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刚刚因通过测试而燃起的豪情壮志,仿佛被一盆盆冷水,瞬间浇灭。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集到了那个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技术文件的年轻人身上。
李晓宇,仿佛没有感受到周围那股绝望的气氛。他的手指,在文件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许久,他才缓缓地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
“大家说的困难,都存在。而且,实际的困难,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他一开口,就让众人的心,又沉了一分。
“但是,”他的话锋,猛然一转,眼中,闪烁着一种洞悉一切的,自信的光芒,“谁说,我们要用常规的思路,去解决这些‘悖论’呢?”
他站起身,走到了会议室前方的白板前,拿起了记号笔。
“我们来逐个击破。”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首先,是最大的矛盾点——散热问题。”
他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画出了一个电主轴的截面草图。
“常规的风冷、水冷,都是在主轴外部做文章。体积缩小,散热面积减少,这条路,确实是死路。所以,我们必须换个赛道。”
他的笔尖,在主轴的内部,画出了几条纤细的,如同毛细血管般的循环管道。
“我的方案,叫做‘内循环微通道液冷系统’。”
“我们,要在主轴的定子和轴套之间,用激光,蚀刻出无数条宽度只有0.1毫米的微型冷却通道。然后,将一种特殊的,低粘度、高导热系数的绝缘冷却液,密封在主轴内部,通过一个微型压电泵,驱动它,在这些‘毛细血管’里,进行高速的内循环!”
“这样一来,热量,就会在产生的第一时间,被冷却液直接带走,传递到主轴的末端进行交换。它的散热效率,是传统水冷的十倍以上!完全可以无视外部的散热面积!”
“内循环微通道液冷系统”!
这个闻所未闻的名词,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众人脑中的迷雾!
钱秉义教授的眼睛,瞬间就亮了!他作为顶尖专家,立刻就明白了这套系统背后,那天才般的构想!
“不可思议……简直是天才!”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利用内循环,彻底摆脱了对外部散热的依赖!晓宇,这个想法,你是怎么想到的?!”
李晓宇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过多解释。这个技术,在前世,是21世纪初,才被应用在最顶尖的F1赛车引擎上的。而现在,他要让它,提前十年,在这个世界上,绽放出光芒。
“解决了散热,我们再来看轴承。”
他擦掉了刚才的草图,继续说道。
“钱老学生的担忧,很对。四万转的转速,任何钢制轴承,都撑不住。所以,我们根本就不用钢珠。”
他的笔尖,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字。
“氮化硅陶瓷-钢,混合式,角接触球轴承。”
“什么?”那位年轻的博士,再次惊呼出声,“陶瓷轴承?总工,这……这在九十年代的中国,还停留在实验室的理论阶段啊!我们去哪里找,能加工氮化硅陶瓷滚珠的厂家?”
“我们自己,就是厂家。”李晓宇的回答,云淡风轻,但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钱老,我记得,您的实验室里,是不是有一台从德国进口的,小型的‘热等静压烧结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