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穆勒那份从天而降的“惊天大礼”,让整个“双龙计划”的指挥层,都陷入了一种,近乎于狂热的兴奋之中。
周将军在视频的另一头,看着那叠厚厚的蓝色图纸,激动得连说了三个“好”字!
他知道,这份图纸的价值,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那台Jig-7磨床本身!
它意味着,通往工业母机皇冠的道路上,那扇最神秘,也最坚固的大门,已经被李晓宇,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提前为整个国家,撬开了一条缝隙!
然而,李晓宇,却比任何人都更加冷静。
第二天一早,在“一号战略实验室”里,他召集了所有核心技术人员,召开了Jig-7入库后的第一次技术会议。
“同志们,神兵已经入库,但它现在,还只是一块冰冷的铁。”李晓宇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如何让它,变成我们手中,无坚不摧的利剑,才是我们接下来的,首要任务。”
他当即宣布,启动代号为“天枢”的,“Jig-7消化吸收与前瞻优化”专项工程。
并且,将整个工程,分为了两条,并行不悖的战线。
“明线,”他看向秦振华,和那两位正襟危坐的瑞士工程师,“由秦总工和卡尔先生负责,我称之为‘利剑’行动。你们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Jig-7的全部安装、调试与操作培训。目标,一个月!一个月后,我要让它,正式投入使用,为我们第一批量产型的‘盘龙一号’,加工最核心的精密零件!”
“没问题!”秦振华和卡尔,齐声应道。对于这些具体的工程实施,他们有着绝对的信心。
“暗线,”李晓宇的目光,转向了林涛,和另外几位,他从十五名新人中,亲手挑选出的,在数学、物理和材料学上,天赋最高的三位天才,“由我,亲自带领。我称之为,‘铸心’行动。”
他将那份,被列为“特级绝密”的,来自汉斯·穆勒的图纸复印件,分发给了这个,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的,绝密核心攻关小组。
“我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李晓宇的语气,变得无比严肃,“在那份图纸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破译’,然后,将它,彻底地——超越!”
……
双线任务,同时展开。
整个“金陵中心”,再次进入了一种,高速运转,但又井然有序的,全新状态。
而在刚刚挂牌成立的,“人工智能与算法研究院”里。
林涛和他的团队,也正式开始了,那场通往“天眼工程”的,漫漫征途。
他们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难题,就是——
李晓宇口中那个,如同天顶星科技般的,“卷积神经网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面对着一张张,充满了困惑与求知欲的年轻脸庞,李晓宇没有像大学教授那样,去讲那些,足以让任何人崩溃的,复杂的数学和神经学理论。
他只是在白板上画了一只惟妙惟肖的卡通版的老鼠。
然后,又画了一只同样可爱的猫。
“你们想一想,”他拿起笔,笑着问道,“一只从未见过老鼠的,刚出生的小猫,为什么在第一次看到老鼠时,就能立刻认出这是它的‘猎物’,而不是一块石头,或者一片树叶?”
这个问题,让在场的所有学霸,都陷入了沉思。
“是因为,在猫的视觉神经系统里,天生就内置了一套极其高效的‘特征提取’机制。”
李晓宇,开始了他的“布道”。
“它不会去分析老鼠的每一个像素点。它的大脑,会把这个复杂的图像,自动地,分解成无数个最简单的‘特征’。比如,尖尖的嘴巴,长长的胡须,灰色的皮毛,和一条细长的尾巴。”
“它的视觉皮层,就像一个多层次的筛子。第一层,负责识别最简单的‘点’和‘线’。第二层,将点和线,组合成‘边’和‘角’。第三层,再将边和角,组合成‘耳朵’、‘眼睛’和‘嘴巴’……一层一层地,向上抽象,最终,在最高层,形成一个关于‘老鼠’的完整的概念!”
“而我们要做的‘卷积神经网络’,就是用我们的代码,在计算机里,去模仿猫的这套与生俱来的视觉识别系统!”
“我们要设计的,不是一个程序,而是一个能够像生命一样,通过学习,自己去‘进化’的虚拟大脑!”
这番充满了哲学与生物学思辨的降维打击般的讲解,如同一道创世的闪电,瞬间,就劈开了林涛和他所有同伴们脑海中的迷雾!
他们感觉,自己眼前一扇通往全新未知世界的大门,正在被轰然推开!
……
而就在算法研究院的这群天才,正在为21世纪的“人工智能”理论,而如痴如醉时。
另一间,保密等级更高的,挂着“天枢计划”门牌的会议室里。
一场关于20世纪,机械工业最巅峰结晶的“破译”与“超越”之战,也正式打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请大家收藏:(m.zjsw.org)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