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他解开自己的呢子大衣,想要脱下来给这个小战士披上,却被对方死死地拦住了。
“首长,使不得!俺们都习惯了!您要是冻坏了,谁来指挥俺们打仗!”
李云龙的手僵在了半空。他看着这个小战士清澈而执拗的眼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能做的,只是从口袋里掏出自己仅有的一块压缩饼干,塞到了小战士的手里。
离开一一六师的阵地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凛冽的寒风中,传来了一阵阵低沉而雄壮的歌声。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李云龙停下脚步,回头望去。他看见,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战士们,正围坐在昏暗的油灯旁,用他们冻得嘶哑的嗓子,唱着这首已经响彻了整个朝鲜战场的战歌。他们的歌声里,没有悲伤,没有抱怨,只有一种压倒一切的、无所畏畏的英雄气概。
这一刻,李云龙终于找到了他要对吴信泉说的答案。
十二月十二日,星期二。
返回三十九军军部后,李云龙直接找到了吴信泉。
“老吴,”他开门见山,“仗,我们必须打。而且,还要狠狠地打!”
吴信泉有些意外地看着他:“你想通了?”
“不是想通了,是亲眼看到了。”李云龙的眼神里,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我看到了我们的战士。他们缺衣少食,在冰天雪地里受冻。但是,他们的腰杆,是直的!他们的心,是热的!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能撑下去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在为某个人打仗,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家,是在扞卫这个新生的国家!有这样的兵,我们还有什么仗不敢打?”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老总他们考虑的,是政治,是战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总部的战略意图,变成实实在在的胜利!这一仗,就是要打给美国人看,打给全世界看!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三八线,我们说要过,就一定能过!”
吴信泉被李云龙的这番话深深地感染了。他用力地一拍桌子:“好!老李!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不就是临津江吗?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三十九军也给他趟平了!”
这一天,李云龙和三十九军的指挥员们,围在地图前,研究了一整天。他们将总部下达的作战意图,细化成了每一个师、每一个团、甚至每一个营的具体任务。他们把手里仅有的一点炮火力量,进行了最合理的分配,确保能用在最关键的突破口上。
十二月十三日,星期三。
李云龙马不停蹄地赶往了另一个主力军——第四十军的指挥部。
与三十九军的猛将风格不同,四十军的军长温玉成,是一位以沉稳和细致着称的指挥员。他见到李云龙,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把他带到了沙盘前。
“云龙同志,你来看。”温玉成指着沙盘上临津江的地形说道,“敌人依托临津江北岸的悬崖峭壁,构筑了密集的火力点。江面虽然已经结冰,但冰层厚度不均,重装备很难通过。而且,敌人吸取了第二次战役的教训,在其防线纵深,部署了大量的坦克和炮兵,随时准备进行反扑。我们想要强渡临津江,难度,非常大。”
李云龙看着沙盘,眉头也紧锁了起来。四十军负责的,是整个右翼集团的中央突破任务,他们面对的,是敌人防御最坚固的地段。
“你们有什么想法?”李云龙问道。
“声东击西。”温玉成沉声说道,“我们计划,在正面组织小规模的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同时,集中我们军最精锐的两个侦察营,从敌人防御最薄弱、地形最险峻的侧翼,进行夜间偷渡。一旦他们成功上岸,就立刻像钉子一样,楔入敌人的防线,从内部,配合我们主力部队的总攻。”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而冒险的计划。那两个侦察营,将成为一支孤军,他们的生死,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
“我同意。”李云-龙几乎没有犹豫,“打仗,就要有冒险精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老温,我支持你!需要我为你们做什么?”
“我需要最准确的情报。”温玉成说道,“特别是关于临津江冰层厚度的详细数据,以及敌人夜间防守的兵力部署规律。这,需要总部的技术侦察部门,给我们最大的支持。”
“没问题!我立刻向总部汇报!”
十二月十四日,星期四。
接下来的两天,李云龙成为了右翼集团最忙碌的人。他每天都在三十九军和四十军的指挥部之间来回穿梭,协调两军的作战计划,确保他们的行动能够步调一致。
同时,他也将一线部队最真实的情况和最迫切的需求,毫无保留地,以最快的速度,反馈给了志愿军总部。
在他的争取下,总部紧急从后方,为右翼集团调拨了一批数量不多,但却至关重要的物资:其中包括了一批苏式反坦克手雷,一批用于破冰的炸药,以及几百件从国内紧急运来的棉大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李云龙之抗美援朝请大家收藏:(m.zjsw.org)李云龙之抗美援朝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