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鬼地方...他啐了一口唾沫,唾沫星子刚落地的瞬间就化作一缕细微的白烟,瞬间蒸发。
在依旧炙热的金属熔流边缘,“铁卫-III”型多功能人型机甲正以颠覆传统军事工程学的方式,高效、精准地开辟着进攻通道:炽蓝色的等离子切割刃以超过8000℃的恐怖高温划过凝固的金属残骸,就像热刀切割黄油般流畅、顺滑。被精准分割下来的巨大金属块,随即在机械臂液压钳的稳定操控下,如同巨人挪动象棋棋子般,被逐一移出通道,堆放到指定区域。
这远超想象的作业场景让在场所有见多识广的老兵们都暗自咋舌。按照传统的工兵作业手册和标准流程,在这种熔融态战场环境下开辟1米的安全通道,需要先由外围液氮罐车持续降温至少2小时,然后再由工兵冒着风险铺设耐高温踏板,最后才能进行危险系数极高的人工分段切割。
而现在,仅仅三台“铁卫-III”仅用时17分钟就清理出长达30米、宽达3米的安全通行区域!某台机甲甚至还能在高效作业的间隙,用副臂向自身过热的关节和切割部件自动喷射液态氮进行冷却自维护——这种高度智能化的仿生作业系统,让整个开辟通道的过程如同在进行一场精密无比的外科手术。
“科技…真他娘的改变战争形态啊...”
楚桥的感叹还悬在灼热扭曲的空气之中,最后一台“铁卫-III”已利落地收起兀自散发着余热的等离子切割臂。
伴随着机械关节液压系统泄压时特有的、悠长的“嘶——”声,通道尽头最后一段扭曲的合金门框轰然向外倒地,激起一片夹杂着暗红色火星的尘埃。
最后,赫然呈现在所有突击队员眼前的,是一幅极具未来战争美学和暴力征服感的画面:
左翼,十二台“铁卫-III”机械人如同忠诚的卫兵,组成一道不断闪烁着猩红色光芒的温度安全警戒线,它们的金属足肢深深插入尚未完全凝固的熔融金属中,内置的实时散热系统不断喷吐着霜白色的冰冷雾汽,嘶嘶作响。
右翼,另一组铁卫则构筑出一道道橙黄色不停闪烁的防御矩阵光幕,肩部的多光谱热成像仪持续扫描着危险区域,监控着任何可能的结构二次坍塌或异常热源。
中央通道:焦黑皲裂的大地上,密布着等离子切割留下的、整齐而深刻的几何纹路,这些炽热过后又急速冷却形成的痕迹,就像被远古巨神用狂暴的雷电硬生生劈出的、通往地狱深处的神道。
虽然地表仍在蒸腾着扭曲视线的滚滚热浪,但战术平板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通道入口处的地面温度已被强行降至82℃——这正好是他们脚下特种作战靴理论耐热极限的临界值。进攻的道路,已经用钢铁与烈焰,强行开辟了出来。
游川试探性地踩了踩脚下仍在散发着高温的焦黑土地,靴底的特种橡胶与地面接触时发出轻微的、令人不适的黏连声,那感觉,就像是踩在刚刚出炉、外皮焦脆的烤红薯上。
而这时的指挥车内,聂荣川将军锐利的目光也在各个车载战术屏幕上快速移动,密切关注着“铁卫-III”机械人进行现场作业的实时直播画面。
这一刻的他,发自内心地,和远在前线的楚乔发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感慨。科技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战场的形态。
同时,这一刻的他,内心深处也已经完全相信了游川这个看似不着调的孩子,方才在军帐中掷地有声说出的那句——“只要无人装备管够,我能让士兵伤亡至少减少五成!”
这绝非少年狂言。
眼前的情况,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若是放在以往,缺乏有效工程机械支援的情况下,他作为指挥官,很可能不得不让士兵们在冷却并不彻底、风险极高的环境下,依靠有限的、简陋的防护,强行军快速通过这片高温危险地带。那样做的后果,必然会造成大量的非战斗减员,那是任何有责任心的指挥官都极力避免的惨重损失。
伤亡减少五成...
他低声重复着游川的承诺,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二十年前塔山攻坚战役中的惨烈景象——那时为了抢渡敌方火力封锁下的一片刚被炮火犁过、余温极高的焦灼地带,整整一个工兵连的英勇战士,脚掌被严重烫伤,皮肉与军靴粘连,血肉模糊,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而现在,监控界面上那个不断闪烁的、“非战斗减员:0”的绿色字符,正无声却无比有力地诉说着技术革命为战争、为士兵生命带来的切实保障与变革。
“后生可畏啊。。。。”
这一刻,他在心里,由衷地佩服游川那超越年龄的远见,以及那位神秘“非攻”所展现出的、近乎碾压时代的智慧。
不过,就在他还在为技术的进步而心潮澎湃、暗自思索之际,指挥车内的主通讯信道上,突然切入了一个最高优先级的加密视频通讯请求,提示音急促而清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体内住着一个神王请大家收藏:(m.zjsw.org)我的体内住着一个神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