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回到行在,并未立刻休息,而是对着广西的舆图,久久沉思。
王怀朴与老农们今日展现出的务实与潜力,让他脑海中原本模糊的规划,逐渐清晰、坚定起来。
到了傍晚,朱由榔命人招来王怀朴和内阁众臣。
待所有人来齐后,朱由榔直接在舆图上指点起来。
“众位爱卿,朕今日亲往王爱卿负责的皇庄实验田,所见所闻,心绪难平。”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大臣,“那田地里长的,不止是三种新粮种的秧苗,更是我大明能否在这片土地上真正扎下根,进而图复的命脉所在!”
“王卿,今日所见所闻,朕心甚安。然培育种子、积累经验,仅为第一步。来年推广,方见真章。你与几位老丈,须据今年记录,为这三种作物,厘定在广西各地最宜之种植时机。”
他站起身,手持一支朱笔,在舆图上桂林的位置重重一点。
“王爱卿,你与诸位臣工详细说说,这三种作物,如今是何光景?来年若推广,又当如何布局?”
王怀朴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他先向朱由榔一揖,然后转向诸位同僚,声音清晰而笃定:
“回陛下,诸位大人。皇庄实验田内,三种新作物长势皆符合预期,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已初步掌握了其在广西水土上的生长规律与关键技法。”
“其一,洋芋。春播者现已进入薯块膨大关键期,地下雏形已现。
据实际观测与老农经验,此物在广西可春秋两植。
春薯可于立春后抢早种植,约百日可收,正可接济五六月青黄不接;秋薯则可于立秋前后下种,利用冬前时光成长,充实冬储。
其优势在于不择地利,生长期短,实为救荒、补粮之利器。”
朱由榔适时接口,目光扫过众人:“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山地、坡地,甚至在两季水稻之间,都能多种一季粮食!此物推广,可活民无数!”
王怀朴继续道:“其二,甘薯。如今藤蔓旺盛,正是通过‘提蔓’等法控制长势、促进块根形成之时。
其喜温畏寒,主推春植,于清明谷雨间扦插,经历夏秋,霜降前收获,产量极高。
其藤蔓亦可于盛夏剪裁扩种,充分利用地方。此物尤为耐瘠抗旱,山坡旱地皆可繁茂生长。”
朱由榔手指在舆图上那些标志着山地、丘陵的区域划过:
“广西地貌,七山二水一分田。这多出来的‘山’,过去是负担,未来,或可因甘薯而成为粮仓!”
“其三,玉蜀黍。”
王怀朴最后说道,“眼下正值抽雄吐丝之关键,授粉成败决定产量。
我等效仿陛下提示,正试行‘人工辅助授粉’之法,力求籽粒饱满。玉蜀黍亦宜春播,惊蛰春分时下种,盛夏可收。其秆高耐旱,籽粒耐储,实为军粮之上选。”
听到“军粮”二字,几位原本只是静听的重臣眼神都为之一动。
朱由榔将朱笔放下,双手按在舆图边缘,身体微微前倾,看着他的内阁班子,语气斩钉截铁:
“众卿都听明白了?这不仅仅是多收三五斗粮食的小事!”
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其一,固本安民。在桂林、柳州等我朝能有效掌控之府县,明年开春,必须全力推广此三物!
由户部统筹,工部协助于水利,各地官府必须将种薯、种苗、以及王爱卿他们整理出的《种植法要》分发到户,派员督导!
朕要的是,即便战事仍有波折,我军根基之地,粮秣不能乱,民心不能散!”
“其二,拓土实边。”
他的手指移向那些土司聚居、控制薄弱的区域,以及广东前沿,
“对于这些地方,高产的新作物,便是最好的‘开路先锋’!我们可以派吏员、甚至招募熟悉农事的百姓,带着种子和技术过去,以推广农技、造福地方之名,行稳固统治、渗透地方之实!
这比单纯派兵驻扎,往往更易被接受,更能深入人心!”
“其三,支撑大计。”
他的目光最终投向云贵方向,语气变得愈发深沉,
“待西面通路更为稳妥,这些在广西验证成功的种子和经验,要立刻沿着兵站、屯堡,一路送往云南、贵州!大军征战,岂能永远依赖后方长途转运?
必须在控制区内大力推行军屯、民屯!而此三物,特别是耐储耐运的玉米和高产的红薯,便是屯垦能否成功,大军能否就地取食的关键!”
他环视众人,最后重重地点在舆图上:
“种子,就是火种。田亩,就是根基。今日在这皇庄实验田里积累的每一种经验,培育的每一颗良种,都是在为大明中兴积蓄最实实在在的力量!
来年开春,推广之事,需各部通力协作,不得有误!这,是国策!”
内阁一众臣子听到皇帝要命人进入广东种植此物,瞿式耜当即跨步而出,躬身道。
“陛下,广东之地,目前在佟养甲与李成栋之手,此二人乃虏廷鹰犬,凶顽异常。朝廷若是派人将新粮种之法推广过去,无异于资敌!若使敌境粮草丰足,其兵锋岂不更盛?臣恐此举……恐为他人作嫁衣裳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