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孙可望说完条件。
李定国忍不住开口?:
“郑大人,联合之后,我军与广西王师,如何协同作战?讯息如何传递?若有战机,是各自为战,还是统一号令?”
他渴望的是高效的联盟,形成合力。
这个问题极为敏感,直接触及了指挥权的核心。
郑逢元看向李定国,语气诚恳但也带着保留:
“李将军问到了关键。陛下之意,联合之初,首要在于稳固各自根本,畅通联络。
可先于边界设立联络哨驿,快马传递军情。
至于具体作战,当遵循陛下总体方略。
若遇重大战机,或一方遇险,需即刻通报,互为声援。
具体进退……当由陛下与孙将军根据时势,协商而定。”
他再次祭出了“协商”这个模糊的法宝,既没有给予孙可望独断之权,也没有答应朝廷直接指挥,实际上承认了双方军事上的相对独立性。
孙可望对这个回答不置可否,他本就不想被朝廷指挥。
李定国眼中则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他理想中号令统一、如臂使指的联军,看来难以实现。
最后,又绕回了最实际的问题。
孙可望强调:“郑大人,空口无凭!朝廷答应的那部分粮饷、还有火器,何时能到位?
首批至少需火炮二十门,鸟铳一千杆,火药五千斤!否则,难以彰显朝廷诚意!”
郑逢元心中苦笑,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他只能硬着头皮周旋:
“将军,广西新定,产出有限。首批支援下官可做主,调拨鸟铳三百杆,火药两千斤,饷银五万两,半月内由朝廷派人护送抵达昆明,以解燃眉之急!
其余所需,待下官回禀陛下,定当竭力筹措,陆续运抵!陛下在金殿之上,亦常忧心前线将士寒饥,此心天地可鉴!”
他只能先给出一个缩水版的“现货”,并用皇帝的名义和未来的“画饼”来安抚。
孙可望也知道不可能一次榨干朝廷,能得到这批实实在在的军火和现银,也算是不小的收获,勉强接受了这个分期付款的方案。
这一日双方谈的都是具体的大项事务。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博弈,无论是郑逢元,还是孙可望,双方尽皆精疲力竭。
接下来的几日还有更加具体的内容,以及一些细枝末节。
孙可望深知“秦王”封号触及朝廷底线,强求不得,在得到国公之位、总摄云贵军政、就地筹饷等实实在在的权力后,终于勉强接受了这个“不王而王”的安排。
李定国最终慨然道:“大哥,名分已定,当以抗清为重!我部愿整军经武,以待王师北调!”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北伐的战场上。
一场风波暂息,盟约初定。但所有人都清楚,孙可望的野心绝不会因此满足。
在盟约细节大致敲定后,郑逢元立刻以六百里加急,向桂林发出密报。
桂林行宫,深夜,烛火摇曳。
朱由榔并未安寝,而是在御书房内缓缓踱步,他在等,等云南那盘棋局传来的第一手消息。
窗外夜虫鸣叫,却丝毫无法扰乱他内心的沉静与锐利。
“陛下,郑逢元郑大人的六百里加急密奏到了!”随侍太监李国泰捧着奏报,小跑着进来,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朱由榔脚步一顿,眼中精光一闪:“快!”
接过奏报,验看火漆无误后,迅速取出内里的绢布密信,就着烛光,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
起初,朱由榔神色平静,但随着阅读深入,他的眉头微微蹙起。
当看到郑逢元对孙可望“狼子野心,桀骜难驯”、“恐成尾大不掉之势”的评语时。
他冷哼一声,指尖在御案上轻轻一点,发出沉闷的响声。
“果然……狼子野心,一点没变。”
看到孙可望索要秦王,他毫不意外,只有一种“剧情如期上演”的漠然。
当看到郑逢元巧妙周旋,最终以国公之位稳住孙可望时,微微颔首:
“郑逢元,干得不错,比历史上那些只会空谈的庸臣强多了!”
侍立一旁的李国泰和几名心腹侍卫顿时屏住呼吸,室内落针可闻。
然而,当朱由榔看到关于李定国“忠勇性成,深明大义”、“乃真心归附之臣”的描述。
以及“此或为将来制衡孙酋、稳定云南之关键”的判断时,他紧蹙的眉头骤然舒展,甚至嘴角勾起了一丝一切尽在掌握的弧度!
“好!好一个李定国!郑逢元,差事办得漂亮!”朱由榔抚掌轻赞,之前的凝重一扫而空。
他看重的,不是孙可望那看似庞大的势力,而是李定国这块埋藏在顽石中的璞玉!
他几乎要抚掌大笑。在原本的历史中,原身对李定国的信任远远不够,未能有效扶持其对抗孙可望,导致内部分裂,力量耗散。
但现在,他来了!
孙可望还想和原本的历史一样走权臣之路再无可能!
朱由榔心中豪情顿生,“这一世,绝不会让李定国再被小人掣肘,绝不会让‘两蹶名王’的辉煌成为绝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请大家收藏:(m.zjsw.org)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