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残玉修炼的效果,立竿见影。丹田内那团真气,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幼苗,贪婪地汲取着玉中渗出的那一丝微弱却精纯的阳气,成长的速度明显加快了几分。运转之时,经脉中那股因邪气残留带来的滞涩冰冷感,也似乎被这暖流冲淡了些许。
这让我欣喜若狂,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修炼之中。白天练,晚上练,除了必要的进食和短暂睡眠,我几乎都在打坐吐纳。凌霜看在眼里,没有阻止,只是偶尔提醒一句“过犹不及,需留有余地,温养心神”。
但我已被快速变强的渴望冲昏了头脑,并未完全听进去。我只想尽快打通更多经脉,凝聚更多真气,画出更强大的符箓。
然而,好景不长。约莫七八天后,我遇到了瓶颈。
无论我如何努力运转“清风筑基诀”,丹田内的真气增长都变得极其缓慢,几乎停滞不前。尝试引导玉貔貅中的阳气,效果也大不如前,那丝暖流变得若有若无,难以捕捉。更糟糕的是,强行冲击经脉时,真气运行变得紊乱,胸口时常传来闷痛,甚至有一次差点岔气,幸亏凌霜及时发现,出手帮我疏导,才避免酿成大祸。
“怎么回事?”我瘫坐在干草上,满脸沮丧和不解,“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是玉貔貅没用了?还是我资质太差?”
凌霜检查了一下我的脉象,又看了看我紧握的玉貔貅,摇了摇头:“非是外物无效,亦非你资质问题。是你自身根基不稳,急于求成,导致‘虚不受补’。”
她解释道:“修炼如同筑屋,地基不牢,墙体越高,越易倾覆。你初得真气,经脉稚嫩,神魂未固,便强行借助外物加速,看似进展迅猛,实则透支了潜力,伤了根本。真气看似壮大,实则虚浮不凝,难以掌控。这玉中阳气,虽能滋养,却也需要你自身有足够的‘容器’来承载。如今你‘容器’已满,且布满裂痕,自然无法再吸纳,强行为之,反受其害。”
我恍然大悟,心中懊悔不已。原来是自己太心急了。
“那……现在该怎么办?”我焦急地问。
“停。”凌霜言简意赅,“暂停吸纳外气,甚至暂时停止主动运转周天。静坐,凝神,意守丹田,温养你现有的真气,让其自然沉淀、凝练。同时,辅以‘净心符’安定心神,修复因急躁而产生的神魂损耗。待气息平稳,根基稍固,再图后续。”
“停……停下来?”我有些犹豫。时间如此紧迫,敌人可能随时找来,停下来岂不是浪费时间?
凌霜看穿了我的心思,语气严肃:“磨刀不误砍柴工。根基不稳,越是强行提升,日后隐患越大,甚至可能走火入魔,前功尽弃。修行之路,漫长悠远,不争一时之快。”
我看着她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她说得对,是我太浮躁了。
从那天起,我强迫自己改变了修炼方式。不再追求真气的增长,而是专注于“温养”。每天大部分时间,只是静静地盘坐,放空思绪,意念轻柔地笼罩着丹田那团真气,如同呵护初生的火苗,让其自然流转,慢慢剔除其中的杂质,使其变得更加凝实、纯粹。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进展也微乎其微,几乎感觉不到变化。有时甚至会因为进度缓慢而心生焦躁。这时,我便绘制“净心符”,借助符箓的力量平复心绪。
起初很难熬,总想着之前的“高速”进展。但渐渐地,我体会到了这种“静养”的好处。胸口不再闷痛,呼吸更加绵长深远,心神也变得更加清明透彻。内视之下,那团真气虽然体积没有增大,但颜色似乎更加纯净,流转也更加圆融自如。
凌霜偶尔会考校我的进度,感受我真气的状态,微微颔首:“嗯,沉静了不少,虚浮之气渐去。继续保持。”
她的肯定让我安心。
在此期间,我也没有完全放下符箓的练习。只是不再追求绘制高级符箓,而是反复练习最基础的“净心符”和“驱邪符”,专注于提升符箓的“品质”和“灵韵”。每一笔都力求精准,每一道意念都力求纯粹。渐渐地,我绘制出的基础符箓,光华内蕴,灵性十足,威力竟比之前强行绘制的高级符箓也不遑多让。
约莫过了十来天,我感觉丹田内的真气彻底稳固下来,如同水银般凝实沉重。意念一动,便能如臂指使。我知道,夯实基础的阶段,暂时告一段落。
这一晚,我状态奇佳,心中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能否尝试冲击一下“清风筑基诀”中提到的“小周天”循环?即让真气贯通任督二脉,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之前我也尝试过,但总是在关键的“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受阻,难以逾越。如今真气凝练,心静神安,或许可以再试一次?
我将想法告诉了凌霜。她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一试。但切记,量力而行,不可强求。若遇阻碍,立刻收功,以免损伤经脉。我会为你护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茅山最后一名传人请大家收藏:(m.zjsw.org)茅山最后一名传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