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的气息漫过青石板时,“时间之外”书店的屋檐正在滴水。林默站在书架后,看着《植物志》的书页被潮湿的空气浸出浅褐色的痕迹,夹在其中的蓝玫瑰根须标本突然舒展起来——那是从厦门湿地挖来的,根系在玻璃皿里盘成螺旋状,须根末端的白色绒毛沾着细小的盐粒,在灯光下像撒了层碎钻。
“阿月在花圃发现了奇怪的根须,”小雅举着个透明玻璃罐走进来,罐子里的营养液泛着淡蓝,几缕白色的根须正在液体里游走,像群灵动的小鱼,“它们能穿透水泥地,朝着修配厂的方向生长,根须上的纹路和你那标本一模一样,都藏着锚点符文。”
林默的指尖贴在玻璃罐壁上,根须突然朝着他的方向聚拢,须根尖上的绒毛轻轻触碰玻璃,留下转瞬即逝的蓝痕。他想起苏教授在《生物锚点笔记》里的话:“植物的根系是最灵敏的时间探测器,能顺着能量的脉络找到时空的裂缝。”从陈列柜里取出个铜制托盘,里面放着七处锚点的土壤样本,当厦门的湿地土与根须接触时,须根立刻变得粗壮,在托盘里画出微型的海湾轮廓。
修配厂的老陈正蹲在地基边,用铁锹小心翼翼地挖着什么,铁锹碰到硬物时发出“叮当”的轻响。“这根须都长进机床底座里了,”他拨开泥土,露出缠绕在青铜齿轮上的白色根须,须根穿过齿轮的齿牙,在油污里依然保持着鲜活,“我爹当年在地基里埋了块青铜板,说是‘给根须搭的桥’,现在看来,还真派上了用场。”
青铜板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纹路,是陈建国亲手凿的锚点能量传导路径,根须沿着纹路生长,在板面上织成半透明的网。小张的探测仪贴近铜网时,屏幕上的能量曲线像条起伏的波浪,与书店里的根须样本产生共振,在空气中投射出模糊的影像:1999年的雨水节,苏教授蹲在修配厂的地基旁,往土里埋蓝玫瑰种子,陈建国在旁边焊接青铜板,李凯站在梯子上,用粉笔画根须的生长轨迹,说“让它们顺着这路走,七座锚点就能连成网”。
影像消失的瞬间,根须突然加速生长,穿透青铜板的缝隙,朝着巷口的蓝玫瑰花圃延伸。阿月的指尖泛着淡蓝微光,轻轻点在根须上,整条根须突然亮起,在泥土里的轨迹变得清晰可见——从花圃出发,经过书店、修配厂、钟表铺,最终分成七道支流,分别指向七座锚点的方向,像幅埋在地下的经络图。
“是李凯设计的‘根系网络’,”阿月看着屏幕上的三维投影,根须的生长路径与锚点的能量管道完全重合,“他在蓝玫瑰的基因里植入了‘趋能性’,让根系能沿着能量的轨迹生长,你看这组数据,根须聚集的地方,时空异常的频率比其他区域低40%。”
钟表铺的周晴抱着个木盒走进来,里面装着些泛黄的图纸,是老周绘制的巷口地下管网图。“这图上标着‘秘密通道’,”她指着修配厂到书店的虚线,“老周说1999年雨水节,李凯先生来借过罗盘,说要给植物的根须‘指路’,让它们在地下连成线。”
图纸的边缘画着细小的根须图案,与玻璃罐里的根须完全吻合。国家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赶来时,带来了更惊人的发现:这些根须能分泌特殊的凝胶,溶解蚀时虫留下的能量毒素,凝胶的成分与苏教授当年研制的解毒剂完全一致,只是经过植物的转化,变得更温和、更持久。
“这是‘活的防御系统’,”研究员用显微镜观察凝胶样本,“根须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时空裂缝的负能量,转化成自身的养分,你看这组对比数据,有根须生长的区域,蚀时虫的活跃度下降了67%。”
老陈从机床底座下挖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陈建国的“根须观察日记”,其中一页贴着片干枯的根须,旁边写着:“1999.2.19,根须穿过第三道齿轮,长势良好。苏教授说‘它们记着路呢,就算我们忘了,也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傍晚的雨丝变得细密,林默和众人沿着根须的轨迹,在巷口挖了条浅沟,铺上掺着蓝玫瑰汁液的营养液,根须在液体里欢快地舒展,很快就在沟里织成透明的管道。街坊们拿着铁锹帮忙拓宽沟渠,孩子们用树枝引导根须的走向,老人们站在屋檐下看着,说这根须比地下的水管管用,“能给时间‘浇水’,让日子长得更结实”。
林默把七处锚点的土壤样本都撒进沟里,根须立刻朝着各自对应的土壤延伸,在交汇处形成复杂的节点,像个埋在地下的能量枢纽。小张举着相机,拍下根须在雨水中生长的瞬间,照片里,透明的根系与青石板的缝隙交织,在暮色里泛着淡蓝的光,像大地的血管。
他在《时间守护者手记》的新页写下:
“2091年2月19日,雨水。
时间的根系从不会迷路,顺着能量的脉络,穿过水泥的坚硬,绕过钢铁的冰冷,在无人看见的暗处默默生长。所谓守护,不过是给这些根须搭座桥、指条路,让它们在地下连成温暖的网,把七座锚点的记忆、七处土地的呼吸、七群人的牵挂,都织进岁月的肌理,让每个雨水浸润的清晨,都有新的根系,朝着希望的方向延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时空夹缝中的生存博弈请大家收藏:(m.zjsw.org)时空夹缝中的生存博弈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